自2010年起,农业部先后开展了两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工作。本市浦东新区、崇明县分别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4年,市农委在推荐金山区作为第三批申报候补单位的基础上,对开展全市范围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研究,认为上海在浦东新区、崇明县、金山区等区县开展示范区创建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能力、有基础开展整建制创建工作。2014年10月,上海以市政府名义上报农业部。今年1月,获得农业部正式批准。
上海市2015-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
■ 从今年起,通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2018—2020),分步推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凸显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功能和为城市服务的保障功能。
着力推进会展创意休闲农业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着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努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着力推进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农业发展水平,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产业融合的原则。
设立7大类32项建设目标
农业部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立了24项指标,本市新增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地质量、亩均化肥使用减量、亩均农药使用减量、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整治等8项指标,形成了7大类32项建设目标,并梳理了17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
至2017年,本市示范区建设目标是:
■ 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稳定蔬菜种植面积,确保地产绿叶菜自给率达到90%,保障鲜奶、生猪、家禽、鲜蛋和淡水养殖生产能力;
■ 全市 “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70%以上,地产农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达到99%以上;
■ 农业规模经营占比达到85%,粮食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区县粮田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持证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5%,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98000元;
■ 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5%,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3%,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亩均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0%以上,整治关闭全市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点);
■ 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品牌建设
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二是稳定本市粮食生产能力;三是突出绿叶菜保障能力,以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水产标准场建设为抓手,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还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施秸秆禁烧等内容。
42个项目总投资138.06亿元
经论证有42个重点项目纳入《三年行动计划》(包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农业环境保护项目),重点解决制约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项目总投资138.06亿元,其中,农业项目49.91亿元,农林水项目73.4亿元,农业环保项目14.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