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知识,更应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孩子乐学善思、拓展能力、适应社会的学习环境。
“在共和新路上镶嵌着一块和田美玉”,这句话一度在闸北区传颂。而这块“和田美玉”正是毗邻上海大学和大宁国际商务圈的上海市和田中学。这座始建于1954年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走过半个多世纪,以“和学近实,合行远志”为校训,全校师生“于近处,须求真务实;于远处,须志存高远”;基于“和合”文化,学校培养了一支有归属感、有目标感、有温暖感的市区级骨干教师舰队;通过“学科整合、教材融合、活动契合”,努力拓宽育人渠道,实现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学合行”的校园文化引领着“管理精细、师资精良、课程精彩”的精致化办学方式,使和田中学成为了一所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管理精细
温润更求“突破”
走进和田校园,不难发现和田学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原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田中学“书香校园”活动正“润物细无声”地开展着。让作文课走进大自然,让语文课开在阅览室,“班级读书角”和校园读书节活动浑然天成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日常课桌空间,还在教室里增设“学习区”、“生活区”和“阅读区”,致力于让孩子在不同领域全面发展,各展所长。
而“打破”课堂围墙,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似乎成了和田中学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各年级开展“馆教结合学科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课程,学校从各学科中梳理出与相关博物馆展览初步匹配的教学内容,探索“馆教结合”的有效方法,带领学生参观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和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等,形成一个有序列的、学科教学相匹配的校本探究型课程,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应用的融合中求真务实。
师资精良
暖心更富“特色”
和田教师似乎也被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感染着,满足之情总是跃然眉眼间。学校现有市园丁奖教师4人,区园丁奖近20人,四期四奖20余人,多名教师入选区学科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并代表学校赴国内外讲学。这支精良的师资团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人成长,通过《学生成长手册》、《学生学业质量监控数据》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数据成为一种对学生动态发展评价的标杆;他们关照不同孩子的个人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内开展分层教学,在课后进行答疑解惑,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闪光点得到充分展示。他们以适合学生的教学,注重有针对性的修复训练,强调课后练习“分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作业,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盛毓校长常笑言,“人在一起叫做团伙,心在一起才叫团队”。朴素幽默的语言却一语道出了和田中学教师团队“和合”的建设理念。
课程精彩
丰富更具“选择”
和田中学“有选择”的课堂教育,令人印象深刻。从“学科整合、教材融合、活动契合”三方面,加强学生基本综合素养的形成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学科整合上,学校打破“小学科”概念,融入“大教育”理念,例如成立初二、初三年级联合数学、物理备课组,实现跨年级、跨学科“交叉”整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通学科间边界,让学科教学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在教材融合上,以“初中行规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馆教结合”活动为载体,以开展“阅读新天地,师生共成长”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坚持“诗意德育”课程,开办诗配画比赛、名家诗歌讲座、诗歌教学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拥有知识自主探究精神,又具备自我提高实践能力。在活动契合上,自己管理班级行规、自己布置班级装饰、自己设计多彩校服、自己创编学校刊物、自己创立校园节日,我们欣喜地看到和田孩子正在这片学校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君子三乐”教育达观在和田中学“和合”的校风中一展无遗。
编后>>>
和光同尘,和实生辉。和田中学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幸运的是,这处“桃花源”触手可及。让“和合文化”滋养在和田的每个角落,让和田成为所有和田人的“桃花源”,是所有和田教师的不渝矢志。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