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典藏匠心
据侯孝贤透露,《聂隐娘》投资达9000万元,前期准备长达7年,剧本八易其稿,一个1700字的侠客传奇最终被充实为一个106分钟的光影故事。为拍好这部电影,侯孝贤研读了《资治通鉴》《新唐书》等典籍,甚至把从南北朝到隋唐的社会风俗史、节度使官阶形成、胡化汉人与汉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遣唐使和唐朝之间的关系都梳理了一遍,可谓真正意义上“十年磨一剑”的匠心之作。
在20日晚的点映场之后,《聂隐娘》的好口碑就已经在媒体中传开,其中最令观众折服的点就是影片的摄影和美术。
英国专业电影杂志Total Film称,“《聂隐娘》很迟缓,很轻柔,画面美到让你屏住呼吸”;影评人尼克·詹姆斯说:“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电影之一。”《每日电讯报》影评人罗比·科林则感叹:“天啊,这部武侠片疯一样的美,表演也很棒,绝对值金棕榈。”美国媒体Indiewire评价:“这是一部史诗一般的电影诗篇,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观看的佳作。”
有点赞有争议
本报记者了解到,点赞的观众很多,争议自然也有。比如《卫报》影评人彼得·布莱特肖就称电影“晦涩难懂”,认为片中情节使自己“对他无法像对戛纳其他电影那样确信”,但他同时表示,《聂隐娘》是一部杰作。相对于西方观众“晦涩情节”的评价,东方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的观众则一致给出了5星好评,称侯导把东方式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最美丽的文化
有观众称,《聂隐娘》就像是一幅氤氲的山水画卷,一首用光影写就的唐诗:“第一次,华人从光影的缝隙里寻回那遗失已久的古典雅致,它无疑已为华语古装电影锚定一个坐标。”更有观众感叹:“终于有一次,华语电影不再依靠奇特的民俗、廉价的暴力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变异展示,来让外国人满足猎奇心。也终于有一位导演,将这个国家自《诗经》以来流淌在这个民族血液中最美丽的诗意展示出来,这是我们文化中最美丽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