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APP盯上炒股软件
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用户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手机用户使用量较大的与移动支付相关的APP应用有170余款,主要包括网上购物(60.7%)、第三方支付(20.7%)、基金证券(6.4%)、手机银行(6.2)和生活旅行(4.9%)等几个大类。总体而言,网上购物仍然是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今年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爆,证券尤其是股票交易类APP的支付安全威胁上升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一季度,在352个假冒类恶意程序(假冒手机APP)的假冒对象中,大智慧占比最高,达到了20.1%;支付宝钱包和同花顺排在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6.8%和14.8%。其次分别是农行掌上银行(11.1%)、旺信(8.2%)、网易彩票(5.4%)、交通银行(4.8%)、蘑菇街(3.4%)、工行手机银行(2.8%)、唯品会(2.8%)、其他(9.7%)。而除了假冒类恶意程序,还有一类是篡改恶意程序,在被发现的795个篡改类恶意程序篡改对象中,农行掌上银行最多约28.4%,其次是美团占21.4%,再往后是手机淘宝(16.9%)和1号店(13.3%)。
诈骗短信多冒充熟人
《绿皮书》称,2015年第一季度,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96.9亿条,其中,诈骗短信占12.1%。而在诈骗短信中,冒充熟人的最多,占28.5%;其次是虚假中奖占25.6%,冒充银行占19.9%。同样是1-3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4920例,其中,手机用户报案1147例,报案总金额为831.8万元,人均损失7252元。
在手机诈骗中,虚假中奖、钓鱼票务排在前两位,人均损失分别为14148元、11651元,此外,欺诈博彩8252元、伪基站7151元、冒充他人6993元位列其后。360安全专家裴智勇表示,用户遭遇手机诈骗时的人均损失为电脑诈骗的2倍。未来,防范手机诈骗和钓鱼,需要社会各方合力。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