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希望通过“转学”“借读”达到曲线择校目的,其“运作”的空间已变得越来越小。自2015学年起,本市将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年注册制度,先在2015学年小学一年级新生中试行,由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向新生家长发放学生学年注册告知书,明确注册对相关证件核对的要求。事实上,上海的公办小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这几年都逐渐趋于均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一大批新优质学校建到了市民的家门口。所有这些变化与发展都为就近入学创造了条件。据市教委发布的最新统计,今年全市填报民办学校的人数比去年减少五成,去年民办学校面谈与录取比平均为10:1,今年则是4:1。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孩子选择进入就近公办学校。
然而,观念的转变、公办学校口碑的树立,也并非一朝一夕能达到,还需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就在最近,一则“上海菜场小学分布图”在家长圈里流传。所谓的“菜场小学”就是在大城市里“不设门槛”都能进入的学校。然而,这张“菜场小学图”其实已经多年老皇历了,只是每年一到小学报名当口就会在新一届学生家长中流传一番。而且,其中列入的一些学校早已面貌一新,成为家长追捧的热门学校。记者发现,在这张图中,徐汇区和浦东新区分别有21所小学,数量列全市第一,甚至连黄浦区和静安区也分别有8所和5所学校“上榜”。而这几年来,浦东、徐汇、黄浦和静安,均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等方面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显然,用这样的所谓‘菜场图’来为择校推波助澜,难免陷入求学误区。”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小文说,上海正在逐步推进教育均衡化,目前来说,校舍均衡化已慢慢走完,而教师水准提高也日益有了成效,家门口就有适合孩子就读的好学校。“到现在这个阶段,家长更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当小学生的准备,包括学习习惯、基本知识、心理状态等。”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