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板”亦称“八板”,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丝竹乐曲调,也是中国古代无标题音乐的经典。日前,在音乐厅上演的中国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上,这些源于尘封年代的作品幻化出新花样。
整场音乐会由杨通八的作品《老六板新编》拉开序幕。这部作品先是由大提琴组、弹拨乐器组、编钟、吹管乐器组和古筝一组一句,依次将“老六板”的曲调奏出,之后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奏。杨通八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营造出阳春白雪、江南丝竹、京剧的腔调甚至还有《梁祝》的意境。《“三字经”随想曲》的开场铃声,一下子就把人们拉回到幼年时期读书的时空里。伴随着主旋律,演奏者们背诵着《三字经》,予人清新之感,还带有浓浓的儿时的回忆。
由温展力创作的中阮协奏曲《味道还在》可谓最讨喜,虽然只是上演了第二乐章,但是温柔典雅的曲调以及作曲家对中阮恰到好处的运用,让人如沐春风。作品的创作时间是2010年秋至2011年春,在欣赏的过程中确实也能感受到经历了寒冷的冬天,大地回暖,春暖花开。全曲可大致分为A-B-A三大段,作曲家采用了西方的协奏曲体裁,但并没有完全按照传统协奏曲的写作方式。有着“中国吉他”之称的阮,确实能听得出西洋乐器吉他的韵味。作曲家用了大量的吉他演奏技法如:扫弦、琶音伴奏,选用的音区也比较接近吉他的音区,尤其是在乐曲的B段运用了一些西班牙吉他的音调,为全曲增添了一丝异域风情。
作品中对主旋律的变奏,都是脱胎于传统的当代处理。有人对“传统”的理解是:传统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是“过去时间”中的无数个点中的“当代”。其中通常以某一个尤为经典、流传程度最高的“当代”形成代表留存下来,从而形成对于当代而言的“传统”。作曲家创作新作品就是想将自己的作品流传下来,想使自己的作品成为对于当代而言的“传统”,那么要用何种方式实现,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