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司法部公布的信息,15名中国公民因涉嫌“替考”近日被宾夕法尼亚州大陪审团起诉。这15名被告利用假护照等方式进入考场,帮助他人获得托福、SAT以及GRE等考试的成绩。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涉案人员可能以欺诈罪、签证欺诈等罪名,被处于最高20年监禁。
替考被判20年?这在中国几乎难以想象,但在美国却绝非天方夜谭。美国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张军认为,就算法院从轻发落,但只要刑期超过1年,就终身留有案底。对期望在美留学甚至就业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毁灭性的。一旦跨越法律的界限,将付出极高的犯罪成本,这是美国法律的核心诉求。
同样的情形若是发生在中国国内,根据相关法规,替考只是作弊,而不算犯罪。涉事考生最终无非是被取消高考成绩,三年不得参加考试,违法成本要低得多。
在中美替考事件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很深的利益链条。如果要彻底打击、消除这些黑色利益群体,从法律层面着手显然要比单纯靠行政法规约束要有力得多。
至于记者卧底是否违法,目前也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在美国,记者卧底犯罪团体甚至黑社会组织,写出长篇调查报告的例子并不鲜见。
但张军认为,类似行为在美国也存在违法嫌疑,但检察官和陪审团一般都会基于媒体的“社会正义”以及在听取记者雇主给出的详细报告后,从轻处罚或者免于起诉。
驻美记者 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