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正在迅速蔓延。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也就是说大约平均10个成年人就有1个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但有时候糖尿病发病隐匿,很多患者往往在出现并发症后才发现血糖异常。糖尿病累及大血管可引起脑梗、冠心病,累及微血管可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外还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等。这些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是机体能量失衡的表现。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处理糖的能力下降,或是在吃得多、动得少的情况下,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即可出现血糖异常。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要从这个根源抓起。“大庆研究”在抗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研究者发现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个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就体现在吃动平衡上。
在“吃”方面,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得了糖尿病不能吃糖,不能吃甜的东西,不能吃水果;光吃素菜,不吃主食。这些都是违背饮食平衡的原则的。其实,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一天内可以摄入10g左右的糖。另外可以选择一些糖分较少的水果在两餐中间吃,使血糖不至于波动太大。而对于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要做到合理搭配。中餐的主食主要给人体提供糖类物质,不可或缺,糖尿病患者可选的主食非常多样,如果不吃米饭,也可以选择玉米、燕麦、红薯等作为主食。
在“动”方面,糖尿病患者最适宜的是有氧运动。走路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每天走一万步,中国疾控中心提出的目标是每天走7000步。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也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量。通过运动,改善能量代谢,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饮食和运动干预对于控制糖尿病效果显著,特别是糖尿病早期患者,有的甚至可以不吃药而达到长期的正常血糖水平。
吃动平衡是一门学问。糖尿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胡仁明教授为此拍摄了一部糖尿病科普教育系列片“抗糖路上爱相伴”,以连续剧的形式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等作了详细的指导,广大糖友可在华人国际频道官网华人V院线栏目中观看全部内容,链接地址:http://www.hrgjtv.com/Cinema.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