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伤心理的应激干预
刘文娟
  “6·1”长江沉船事件过后,心理创伤更需要及时地救治。研究发现,灾难发生以后,亲历者、救援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进而出现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比如呼吸与心跳加快,血压和体温升高等;其次是心理上的改变:经历了灾难的惨烈景象,遭遇亲朋丧失之痛,普遍存在悲伤、愤怒、愧疚、无助、自责和恐惧等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灾难发生以后,有效的心理救援可以帮助生者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灾难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让其重新获得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长期痛苦的可能性。心理创伤的修复往往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工作,需要爱心、细心、耐心和时间来一步步救援。 

  在实施心理救援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来进行最有效的救助。

  1. 无言的陪伴。在灾难之后,这是心理救援应当做的第一件事。因为每一个亲历者都会产生强烈恐惧的心理,此时说一些安慰的话并不是最好的做法,这只会让他们觉得无法真正被理解。而真正有效的则是你的存在与陪伴。

  2. 无条件的倾听。让灾难亲历者一吐为快,这是心理救援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最为重要的步骤。只有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负性感受、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才能引导他们不断走向积极的方面。但是千万不要逼着他们叙述创伤过程,要尊重他们的感受。

  3. 无限的关怀。当事人在灾难过后往往特别渴望关怀和理解,有时一杯温水抑或一个关爱的动作或许胜过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以及亲眼看着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4. 无条件的接纳。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相反这时最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给他一张面巾纸,这样他就会感觉自己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了,于是心中的伤痛便可以得以疏解。此时还应当告诉他,哭泣、悲伤与内疚等都是人在痛苦时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这并不是软弱,而是完全正常的。也让他们学会接纳自己,意识到灾难并不是自己的错,慢慢从内疚中解脱出来。

  刘文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2015高考进行时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儿童哮喘的家庭化管理
创伤心理的应激干预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创伤心理的应激干预 2015-06-08 2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