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问:“这里有多少名单?”“能不能再多搜集?”“当年那些军队建制是否有记录?”“这些人是军人还是百姓?”等等。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我在这里当了22年的馆长,总书记的问题最多、最专业”。
这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对一个抗战纪念馆的问题,也是历史留给我们后来人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和民族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就能收获怎样的未来。
正因如此,金陵科技学院地方志志愿者协会的90后大学生们现在的努力,更值得被点赞。
因为78年前的那场战争以及后来的大屠杀,每逢纪念日或者整数年,南京城总笼罩着悲伤的气氛,中华门至今矗立,来南京者多半要来此地一游。这座几乎和南京城同等悠长历史的古城门,也默默见证了当年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从长江边的上新河到东郊灵谷寺,从南边的武定门到北边的挹江门,行走在这些南京各地的丛葬地,每一处现在都有了纪念碑和纪念碑文,详细介绍丛葬地的背景。有的甚至细化到了具体人数,这些铁证,不仅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有力回击,也是我们自己对历史该有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