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限量复制70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限量复制70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限量复制70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限量复制70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限量复制70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限量复制70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胜利壶”今喜获“新生”
限量复制70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江跃中 龚寄托
■ 今天上午 9时,各路专家齐聚宝山宾馆,绘制抗日纪念壶 张龙 摄
  一把诞生于1945年的“抗战胜利壶”,历经70年风雨后,从今天起喜获“新生”。上午,上海和景德镇的数十位著名书画家,齐聚宝山区,拿起画笔,在一把把“抗战胜利壶”的复制版白坯瓷壶上,写字绘图,赋予其生机活力。新创作绘制的“抗战胜利壶”,将限量制作70把,寓意抗战胜利70周年。一部分由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收藏,有的还将赠予台湾有关部门收藏。剩余的将向社会公开拍卖,所得款项捐献给抗战老兵。

  据主办这项活动的民革上海市委介绍,这把目前已经很少见得到的“抗战胜利壶”,有珍贵的历史纪念意义。流传至今,其中颇有一番周折。70年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作为中国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制作了一批特型纪念瓷壶,该壶造型古朴小巧,壶盖有一个象征胜利的拳头,壶把为镰刀,壶嘴下端写有“胜利”两字,故称“抗战胜利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抗战胜利壶”已难觅踪迹。

  1979年,曾经当过兵的民间收藏人士唐余安,在淮海中路华亭路旧货摊上,看到了一把造型奇特的壶。“这壶很别致的,上面有一个拳头,捏得很紧,我蛮感兴趣的。‘胜利’两个字我也没仔细看,就从摊主手里买下来了。当时买的价钱不贵,我就多了一个藏品,一直放在家里把玩。”唐余安回忆说,后来仔细一看,还可辨认出壶上的其他“凤子先生请玩”、“戊子之夏”、“渴时甘露”等字样。

  1996年9月,淞沪抗战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和《上海滩》杂志、闵行区收藏研究会三家联合举办抗战征文活动。工作人员得知唐余安那里有一把“抗战胜利壶”,就第一时间找到他,希望他“把壶捐出来”,唐余安有点舍不得。有一次,新民晚报副总编辑冯英子老先生,举办一个签名售书活动,唐余安去现场买了他的杂文选后,也把这个壶的故事告诉了冯英子,老先生对他说:“这个好啊,你放在家里还不如捐给纪念馆。”

  经过冯英子的鼓动,1997年,唐余安向淞沪抗战纪念馆捐赠了这把“抗战胜利壶”。淞沪抗战纪念馆征集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了有关专家后确认,该壶应为“纪念抗战胜利之物”。此壶曾被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收藏,更提高了其收藏价值。

  为进一步彰显这一珍贵文物的历史警示意义,经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授权,民革上海市委会联合民革宝山区委会,决定共同限量复制70把彩绘瓷壶版的“抗战胜利壶”,并以“小茶壶”为主线,拓展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龚寄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文化/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大购网专版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出台
在沪全国人大代表 专题调研上午启动
“抗战胜利壶”今喜获“新生”
申城入梅还得等下周
建设科创中心高校要当智力支撑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抗战胜利壶”今喜获“新生” 2015-06-12 2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