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碎片化
一些专家指出,多屏之所以兴起,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观众已不像以前那样等在固定地点观看,使大量碎片化时间得以利用,由此应思考随之出现的电视形态的变化。
《爱情公寓》编剧汪远说,他早上刷牙时在朋友圈看到《屌丝男士》第四季刚发布,就点进去看,数分钟即看完。现在连坐地铁、乘公交、上厕所等时间都能利用,因而观看需求量大为增加了。由此,多屏出现带来许多方便观看的方式,观众容易点进去看,但也极容易离开。怎么留住他们,这给创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优酷版权合作高级总监许志敏说,网络节目合理时长是多少?现在3分钟也行,短了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话题效应和分享效应,越短分享越方便,波及效应越强。但短节目如何制作,很难。
坚持重内容
《北平无战事》制片人侯鸿亮指出,不管从一块屏还是多块屏,不管是多数据时代还是IP时代,这个市场最稀缺的还是好的内容。即便是多屏时代,也需要优质的内容。作家连谏对此也非常赞同,她说,多屏其实最需要的还是好的内容,节目好,哪个屏幕都喜欢。
有人甚至拿出数据来证明这一点。目前网络点击量最高的都是在电视荧屏上播火的电视剧,如《平凡的世界》《何以笙箫默》《虎妈猫爸》等,因此,无论多少屏幕,还是应该坚持内容为王。
尝试新方式
尚世影业总经理陈思劼说,由于多屏时代,传播渠道有了重大变化,只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恐怕也要重新定义。他建议,应以周播剧、定制剧为切入口,探索互联网加影视内容的网台联动,根据网络特点制作节目,而不是以往台网联动,网络跟着电视台走。
三年前宣布封镜不再拍电视剧的《蜗居》《浮沉》导演滕华弢说,他退出电视荧屏是因为自己一直想尝试外国流行的边播边拍模式,但时至今日一直未能如愿,于是他转向了互联网,与优酷做了周播剧《野兽派花店》,边拍边播,一周两集,效果不错。他认为,互联网比传统电视更接近电视剧这一创作规律。
互动更有益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尝试周播剧、定制剧,还是尝试边播边拍、网台联动,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创作与拍摄之中,尤其是利用网络双向互动、即时反馈的特点,让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使节目变得更有趣,更适合观众需求。
虽然可把走红荧屏的电视剧引进网络,但同时,网络也可以催生一些全新艺术样式,如《阿宪走着瞧》等就是专为观众打发碎片化时间打造的。通过网络观看节目的大多是80后90后,节目可随之更年轻化、时尚化,尤其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轻松幽默、爆笑减压的短节目更适合他们。遗憾的是,现在有些网剧投入低、制作粗糙简陋,有些内容还比较低俗,搞无厘头,有的甚至还在一味玩无底线,但这套做法没有艺术美感早已不灵。有专家预言,如果多屏节目并不只是仰仗技术优势,能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发挥随时观看、互动便捷等特点,将会很快流行于网络世界。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