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只赛半程
此次“光裕之星”评弹青年大奖赛是苏浙沪三地青年评弹演员的一次赛事,苏州曲协主席袁小良表示,近年来各地公益书场开了不少,但由于大都是包场,所以青年评弹演员缺少竞争意识,成长缓慢,这次比赛是希望“刺激”他们一下,同时也给他们一个机会,因为国家级大奖这些青年演员还都没有机会去拿。据介绍,此次上海评弹团最初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希望有更多演员能参加此次比赛。最终9位参加复赛的演员中有8人进入了决赛。然而在6月8日“新人”组比赛后上海评弹团宣布第二天的“新星”组比赛只参加下午的专业赛,晚上的综合考核和PK赛放弃。今天上午,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由于“新人”组比赛上海团全程参与,所以今晚的颁奖也会全部出席,但“新星”组比赛上海只参加了半程,所以全部“新星”组演员不会参加今晚的颁奖,但团里会对三位“新星”组选手予以奖励。
退赛非常少见
这些年,各种赛事争议不断,但闹到以团的名义退赛的似乎很少见。秦建国表示,退赛是为了维护团队的利益,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退赛终非良策。事实上,有电视台参与的戏曲、曲艺赛事,一直因为电视台追求收视率因而要求突出娱乐性,而专业赛事却又要求保持其专业水准,因而矛盾、争议不断。在第二届“越女争锋”中最后的“排名赛”甚至完全撇开了专业表演内容,由“作曲”和“才艺”两轮定胜负,一时间“板砖”乱飞,越迷们一片哗然。当时,剧作家罗怀臻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这类比赛一直在专业性和娱乐性之间徘徊,顾此失彼,并认为决赛最后一个阶段的排位赛最需要考验选手的“本工”,而现在脱离选手们下了多年功夫的表演基本功,依靠“雕虫小技”来作最后排位是不合适的。
不该激化矛盾
一方面,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势必希望加入更多的娱乐元素,而另一方面,当娱乐性的“权重”大过专业性时,一场比赛的价值恐怕也难免受到影响。上海评弹团此次的退赛看似一件很偶尔的事件,但其实却具有普遍性。不过无论如何,退赛这种表达方式虽然看似“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并非明智的选择。毕竟,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参赛各团队,大家都是为了弘扬评弹艺术、推出评弹新人。不要将原本可双赢之事闹成两败俱伤。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很痛心,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经过各方努力,但最后却落得这样的结果,恐怕还会加深苏州、上海两地评弹界的矛盾,真令人遗憾。”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