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同济大学环境专家解读上海环境状况~~~
同济大学环境专家解读上海环境状况~~~
同济大学环境专家解读上海环境状况~~~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济大学环境专家解读上海环境状况
“应对环境治理挑战,要未雨绸缪”
张炯强
  “伴随经济发展、人口变迁及生活方式改变,人类的环境问题也发生变化。面对环境挑战,我们更要未雨绸缪”,作为《上海市环境健康现状调查报告》的指导教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方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治理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意长远。

  关于环境问题的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气。十多年前,人们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就是黑烟囱、工业排气。方萍介绍说,“十一五”以来,上海在传统大气环境问题治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根据上海市历年环境统计年鉴,2000年到2014年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污染物排放在近年来都有所下降。可是,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变,传统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不断下降的同时,PM2.5、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恶臭等新兴大气环境问题凸显。

  方萍透露,2014年上海市PM2.5来源中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84%,平均约为74%左右;本地排放源中,主要是流动源,包括机动车、船舶、飞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燃油排放。很明显,人多了,人口流动多了,交通工具多了,是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水污染。方萍说,很多人以为,治理河道,只要花力气禁止排放、绿化即可,其实,我们的河流污染还存在新的因素。比如,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上海的水环境还受到暴雨径流的污染。

  方萍解释,上海市排水系统市中心城区下水管道多为合流制排水,不下雨时,管道污水流经污水处理厂后排放入河,每遇暴雨,为防止积水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水来不及送到处理管道就要预抽空,雨污水就通过同一根管道先排放入河,加之城市的商业区、街道、停车场等,聚集了一系列降雨径流污染物,如油类、盐分、氮、磷以及城市垃圾,也随着初期雨水通过排水渠道或者直接进入江河湖泊,从而造成部分河水黑臭,影响到总体水环境。

  方萍同时认为,有些环境问题不能光看表面的数据,还要分析实际情况。比如近年来,上海人发现,地处远郊的大公园越建越多了,宝山、外高桥、松江、奉贤各区,一个个大型植物园相继落成,给了市民多种选择。统计显示,上海市绿化覆盖率已经提升到38.4%。但是,绿化率增加了,普通市民感受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公园的利用程度连年降低,游园人数/公园绿地面积自1990年的8.62下降到2013年的1.2。

  何以公园利用程度如此低下?方萍说,一句话,是因为那些远郊的大公园对普通市民来说遥不可及。而在中心城区如静安区,虽然有较大的公园绿地服务范围覆盖率,但由于人口较多,人均一下就少了,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压力较大。

  方萍认为,对于上海这座特大城市来说,整治环境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不仅要考虑到未来的环境变化因素,还要考虑各环境要素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建大型垃圾处理厂,垃圾问题解决好了,同时要分析建设垃圾厂对大气的影响;又比如,我们提高整个城市的绿化率,也要顾及区域的相对均匀,郊区绿地多了是好事,中心城区也要尽可能新建公园绿地。我们提高总覆盖率的同时,要降低中心城区单位面积公园绿地服务的人口数,这样才能提升市民游憩公园绿地的舒适程度。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文化/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大购网专版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蓝天日子增多 “水问题”较严峻
“应对环境治理挑战,要未雨绸缪”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应对环境治理挑战,要未雨绸缪” 2015-06-12 2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