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从课本中找到生活的真知。健以养神,从运动中发现心智的安泰。育人,在纸张之中,更在操场之上。同学们,你学会了哪一种运动本领?
相比之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选,2015年的新一轮颇有新意。“以往都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发出的文件也是‘体育’的文号”,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郭蓓透露,教育部此次的投入程度史无前例,“这一次我们上海的评选,发文都是‘教’字打头。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转变。也因此,各区县教育局非常踊跃主动,效果喜人。”第一步是方案讨论,如何更好地体现上海特色,体育局与教育局共同商议,之后是动员、布置、评审、定论,前前后后花了半年时间。“就这项工作而言,这是我们两个部门合作时间最长久、合作密度最贴近的一次。”
过去一年,体育课与青少年身体素质,成为自上而下渠道中两个屡屡被提及的热点关键词。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施展聪明才智,才能塑造健康心灵,这已成为共识。体教结合并不是新名词,而现在,我们的切入口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体教深度结合,交叉融合。
国家教委给出的指引是:青少年在校期间要学会2门体育技能,1门艺术,这与评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初衷不谋而合。在国家级的特色学校中,95%的学生必须达到体质合格,80%的学生参与特色体育项目的活动。“很多学校都做得非常出色。在台球特色学校,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打台球。而一直以来七宝、南模、进才中学等有体育拳头产品的学校,还会代表上海去参加全国的比赛。”
印象中,上海小囡文雅有余,勇猛不足。但在去年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上海代表团首次登上了金牌榜首位,奖牌榜第三。这些金牌与成绩,更多的是一种城市青少年风采的展现。把运动员布局到学校去,让学校的运动风更普及深入,学习与运动,互为促动,互为鼓舞,这般,上海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才更有底气。郭蓓强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不仅仅只是挂一块牌子,它们,该真真正正地做到引导、示范。”
爱因斯坦说过: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应当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位专家。和谐,来自智识之慧,也来自体魄之健。
首席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