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那个除夕,很暖和。
北纬9度37分,东经112度58分,海南岛榆林港南偏东560海里,中国在南沙群岛第一个有人值守的建筑——永暑礁海洋观测站正式落成。南拖“147”船25岁的副机电长张轶春,奉命带领4名水兵涉水登上高脚屋。从此,中国人在南沙日夜瞭望。
此后,相距不远的赤瓜礁、东门礁、华阳礁、渚碧礁和南薰礁也相继建成永久性高脚屋。蓝天碧水间持枪凝望的守礁战士,风雪中跋涉的北疆巡逻兵,成为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经典写照。寸草不生、日晒雨淋的礁盘之上,其实并无水清沙白、椰风海韵的浪漫,但为了中国神圣的蓝色疆土不再被践踏,这份艰苦和孤寂,必须有人去坚守。
2013年夏,“天鲸号”巨型挖泥船的轰鸣声打破了南沙群岛漫长的寂寞和忧伤,史无前例的南海岛礁建设工程开始了。以永暑礁为开端,一年之内,赤瓜、东门、华阳、南薰等岛礁相继开工。从卫星照片看,潟湖里作业船星罗棋布,礁盘上大吊车高耸入云,这是中国领土最南端,也是最热火朝天的工地。
这里顺便提一下“天鲸号”,这个上海交通大学参与研制的“造岛神器”相当不简单——总长127.5米,型宽22米,挖掘效率为4500m3/h,花岗岩、珊瑚礁不在话下,技术性能指标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要说建设大型工程,中国的“技术性能”至少也是世界前三。南海岛礁建设激起了网友们的自豪感和爱国心。有网友下载一张张卫星图片,一个月一个月地对比,看着海平面下的礁盘快速抬高成陆地,网友说,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突然长大了。南海某国一军官的“赤瓜礁考察报告”心情似乎比较复杂:该地区正在变成绿色,成长起来的树木包括结满果实的椰树……
新露面的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昨天就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答记者问时说,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
按照昨日官方首次公布的卫星图片,永暑岛如同一艘破水而出的巨型航母,静泊在南海碧波之上。网友依据卫星照片演算,永暑岛成陆面积已经超过2平方公里。千万别小看这个只有崇明横沙岛百分之一大小的小岛,如今它已是南沙第一大岛了。扩建后的永暑岛最长距离达到3公里,其上一条飞机跑道已清晰可见。如果有一天南沙群岛开放旅游,去永暑岛上的海景饭店喝一杯咖啡,看云卷云舒,日起日落,一定是美好的人生体验。
南沙群岛大规模岛礁建设,中国国力的强盛使之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国社科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上月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中方南沙岛礁建设的三大民用功能:
第一,保障南海海域航行安全。南海航线非常重要,每年全球50%以上的货运往来于此,南沙航线又是南海航线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南海、南沙航线海况复杂,一些区域险礁环布,中国在赤瓜礁、华阳礁开工建设两座灯塔,将为我国和他国船只提供导航服务。
第二,南海岛礁建设将提供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在海上联合搜救、气象观测和预报、海上测量等方面,通过岛礁建设,中国可以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数据,而通过这些公共产品和数据的共享,可以有效促进地区合作,构筑共识、管控分歧。
第三,南沙海域是我国重要渔场,需要保障渔民安全。实地调研发现,当地渔民的生活艰苦,南沙海域风高浪急,海况、气象状况复杂,通过灯塔等设施的建设,将有效保证中国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于正在建设中的两座南沙灯塔,我有幸先睹了模型。灯塔造型设计融入中国元素,红色和灰色底座,白色塔身,塔顶灯笼下方饰有中国传统的回形纹,端庄大气。相信从马六甲海峡驶入南海的中国商船,远远看见红白相间的“中国风”灯塔,一定会油然而生回家的感觉。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如同27年前中国在南沙群岛首次建站遭到越南等国非法阻挠一样,今天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正常的建设,频频遭到一些国家的无端猜疑和干扰。
5月20日,美军派出最先进的P-8A“海神”反潜侦察机抵近正在建设中的南海岛礁侦察,遭到中国海军8次警告。从CNN披露的视频可以听到无线电里中国海军舰艇军官的声音:“这里是中国海军……这里是中国海军……为避免误解请迅速离开!”标准的英语,坚定的语气,显示中国海军在南海自信而坚实的存在。
在外交部发言人和国防部官员此前的阐述中,我注意到中方并没有刻意回避南沙岛礁建设的军事意义,“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是明确的阐述。这样的需求,对一个海洋大国来说实在太正常不过。
美国东部时间6月11日正午,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走进五角大楼。他与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会谈时阐明,中国开展南海岛礁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驻守人员的居住和工作条件,更好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军事防御设施无可非议。
在到五角大楼之前,美国人请范长龙参观了他们最大最新的航母之一——里根号。正是这艘尼米兹级重型航母,今年8月即将调防日本,成为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柱。
等里根号正式开始在南海穿行的时候,永暑岛扩建工程第一阶段也该竣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