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父亲节双节来临,让燥热的六月也有了温情的味道。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对口腔健康问题的忽视,我国65岁-74岁年龄的人群,失牙的平均数为9.86颗;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全口无牙者约占了五分之一。年龄越大,缺牙越多,营养摄取不足,肠胃等消化系统受到损害,成为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隐患。
“牙齿缺失一定要及时种牙,”欧洲权威口腔专家表示,缺牙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使邻牙倾斜松动,对合牙伸长脱落,缺牙时间久了,还会导致牙槽骨萎缩,增加了种牙成本,得不偿失。
双节专家不休假 限时三天关爱行
端午节邂逅父亲节,为了关爱老年人身体健康,给予父母亲特别的孝心关怀,让更多缺牙、活动假牙不适、烤瓷牙失败的父母亲重获一口好牙。新民健康特在6月19、20、21日三天开展“畅享端午 感恩父亲节”牙缺失关爱援助活动,特邀欧洲权威种植牙专家、香港大学牙学院牙周学及种植医学博士、亚洲鼎级全科口腔医师、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口腔修复博士、国际口腔植体学会(ICOI)会员、原瑞金医院口腔专家联合免费咨询,并进行多重优惠援助。通过新民健康热线021-52921615免费报名申请爱牙补贴!
长时间缺牙危害老人健康
临床发现,很多人缺牙后,一开始是选择用另一侧的健康牙齿吃东西,当两边的牙齿都掉落后,就只能将食物蒸煮得更烂。随着牙齿掉落地越来越多,食谱也会慢慢变成以稀粥、煲汤为主。因为食谱长期单一,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同时,一个牙齿健康的人,丰富的牙神经会将咀嚼所带来的刺激传递给大脑,让大脑对应的神经系统维持活力;当牙齿掉落后,牙齿与脑部的神经反射弧相应消失,大脑不能接受到足够的来自牙齿的神经刺激,支配牙齿的神经中枢就会萎缩,大脑接受不到相关的功能性刺激。此外,缺牙不补,会导致口腔附近的肌肉群运动缓慢,血液的流动也随之减缓,令大脑长期供氧不足。
缺牙老人吃粽子“困难重重”
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深受市民喜爱。然而,牙齿残缺不全或是佩戴假牙的中老年人吃粽子要倍加小心,牙齿缺失的老人由于牙齿不健全,缺牙残根由于粽子的粘性而难于清理,容易给口腔带来各种口腔疾病,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粽子会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而过甜的粽子残渣,进入牙洞,如不及时清理,易引发牙周炎等口腔炎症,给老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活动义齿的老年人在吃粽子时容易脱位,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咬坏义齿。
牙缺失修复技术免费援助
种植牙的最大优势是在缺牙部位植入“人工牙根”,缺一颗种一颗,哪怕是萎缩的牙床也可以通过种植体(人工牙根)调节高度,做到完全模拟正常牙齿的生理。因此种植牙被誉为继乳牙、恒牙之后的“人类第三副牙齿”。并且依靠自身的人工牙根进行修复,人工牙根与牙槽骨紧密结合,像真牙一样扎根在口腔里,具有很强的固位力与稳定性。而且,它的维护也与真牙一样,只需漱口、刷牙即可。牙缺失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种植牙无疑是非常好的,种口好牙“粽”吃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