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不屈的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98岁的周小燕深情回忆第一次唱《歌八百壮士》的情景——~~~
98岁的周小燕深情回忆第一次唱《歌八百壮士》的情景——~~~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98岁的周小燕深情回忆第一次唱《歌八百壮士》的情景——
台上一唱完,台下就唱起来了
金琳 江跃中
■ 98岁的周小燕依旧神采奕奕
■ 周小燕和夏之秋组建的武汉合唱团在演唱抗战歌曲(资料照片)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这首海内外华人传唱了近80年的《歌八百壮士》,唱的是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首唱者则是有着“中国之莺”美誉的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先生。尽管已经98岁高龄,但她对自己在1938年在汉口第一次唱起这首歌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夏之秋连夜谱曲子

  周小燕的父亲周苍柏,是被尊称为“东湖之父”的著名银行家。虽然身在商界,周苍柏却是个音乐迷,不仅让自己的子女们从小接受音乐教育,更有意为国家栽培更多的音乐人才。有一次,周苍柏听一位朋友说起,武汉有个孤儿,小号吹得特别好,便托人带给他一笔钱,当作助学金。这个孤儿正是后来成为音乐家的夏之秋。夏之秋经过一番打听,知道了这笔钱的来处,立刻上门到周家来道谢。当时,周小燕正要报考上海国立音专,就是后来的上海音乐学院。周苍柏见夏之秋虽然清贫,但却极有音乐才华,又和女儿一般大,便鼓励他一起报考。后来,夏之秋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专的作曲系,学习作曲和小号,而周小燕则考入了声乐系,两人便成了同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了8月13日,日本军队又开始进攻上海。那年6月,夏之秋和周小燕刚回到武汉过暑假,每天都看到报纸上中国军队和日军激烈交战的新闻,不禁都忧心忡忡。为了支持抗战,两人便组织了武汉合唱团,一人专门作曲、演奏,一人专门领唱,在街头、田间、医院到处演唱抗战歌曲,希望用音乐来唤起民众救亡的热情。当时,武汉已成为了全国的抗战中心,聚集了一批有才华的作曲家。但科班出身的演唱者,却只有周小燕一个。所以,周小燕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很多新创作的抗战歌曲的试唱者。 

  经过70多天的战斗,淞沪战况急转直下。10月26日,中国军队奉命西撤,只留下谢晋元带领着一支号称800人的孤军,坚守闸北四行仓库。经新闻媒体一报道,“八百壮士”的故事迅速传遍了全国。云南的音乐词人桂涛声,听到这一英雄事迹后深为感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很快就写出了《歌八百壮士》的歌词。歌词一出来,就拿给夏之秋,问是不是能谱曲。 

  夏之秋接过歌词,只见上面写着“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驻守东战场……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全篇歌词慷慨激昂,一气呵成,感觉把心中的压抑一下子释放出来了。夏之秋读了一遍后,就觉得特别兴奋,回到住处后,连夜就将曲子谱了出来。 

  救亡曲唱遍海内外

  据周小燕回忆,她第一次唱《歌八百壮士》,是在汉口三教街上的俄国俱乐部,伴奏的正是夏之秋。首场那天,台下聚集了很多观众。结果,台上的歌一唱完,台下就统统自觉唱起来了。一边唱,一边不停地爆发口号“抗战到底”、“中国不会亡”。看着群众的情绪一下子高涨,周小燕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有这样的一个谢晋元团长的带领,四天四夜,宁愿死也不退让,宁愿死也不投降,要说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我们坚决不认!” 

  抗战时的条件很艰苦。歌曲刚创作出来的时候,连歌谱也没有。但无论是作曲者,还是演唱者,都心忧战事,一心考虑到要唤醒民众,也来不及考虑歌曲做得好不好、美声不美声,没想到台下的反应会这样的热烈。后来,这首歌曲被改编为合唱,唱起来更雄壮了,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歌八百壮士》之外,周小燕还领唱了《长城谣》等歌曲。武汉合唱团唱着这些抗战歌曲,到各个地方去巡演,包括去南洋一带。当地的华侨,一听到《歌八百壮士》和《长城谣》,就特别感动,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纡难。渐渐地,合唱团的团员们的信心起来了,歌声也更为嘹亮。 

  寄语学生补历史课

  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年近八旬的周小燕,被邀请到长城上,再次领唱《长城谣》。举目四望长城内外的景色,周小燕无比自豪,也感慨万千:“多少烈士、多少年轻人,为了看到一个强盛的中国,都牺牲了。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最终却都没看到今天!然而,我却看到了。”20年后的今天,说起当时的那个瞬间,98岁的周小燕仍然有些哽咽:“凡是经历过那一段历史的,他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如今,周小燕虽然年近期颐,但仍不断督促学生们,一定要坚持读书、看报,要与时俱进,不能落后。有一次,一个学生就跟她开玩笑,“老师,你没有与时俱进。”“我怎么没有与时俱进?”学生说,“你到现在还不会玩电脑。”“是啊,这方面我也要补课”,听到这一回答,周小燕先是笑了,随后又正色道:“不过,你们也要补课,要补的是历史课。历史是存在的事实,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必须知道、了解。现在日本有些人,教人民不要知道那一段历史,这是不对的。只有了解那一段历史,才不会再走侵略的老路。” 

  通讯员 金琳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招聘
   第B10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大购网专版
   第B16版:专版
台上一唱完,台下就唱起来了
“胜利旗帜”记录浦东胜仗
新民晚报不屈的上海A09台上一唱完,台下就唱起来了 2015-06-17 2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