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世界资源
据了解,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视市场”中,展商超过500家,专业买家超过6000名,来自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新西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展台超过40%;“电影项目市场”今年收到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85个项目报名,35个入围项目的洽谈预约数量超过630条,创下历史新高。
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表示,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全世界的电影人都来讲中国故事的合作氛围。记者从电影节组委会了解到,工作人员正在做进一步的节后梳理,希望能了解世界各个大公司、各个制作主体,全国有名的影视国企、民营企业的中国计划、上海计划。从团队接收到的情况看,未来将有30到40部计划拍摄的电影,讲的是和中国有关的故事,把当下中国老百姓的情绪,以及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用电影的语言演绎出来。
吸引国际团队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跨国合作形成井喷态势,国际电影顶尖团队的入沪,聚合产业势能,加快促进上海电影、中国电影未来发展。
电影节期间,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发布首期4个专业的培养情况,并宣布学院学生将参与科幻大片《2054》的影片制作;今年1月落户自贸区的美国电影金融公司,举行了“完片担保”主题推介会;立鼎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宣布正式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将可以与好莱坞一流技术人才直接对接;上海科技大学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编剧培训项目启动,首期将招收20名学员,进行为期15周的职业培训;上海渥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原野娱乐共同联手德国action concept集团,在上海打造亚洲顶尖动作特效影视基地,预计投资15亿人民币。
对于那些初入行当的新导演、新演员、新的投资人来说,国际化合作中的上海有了更丰富的资源储备,更强劲的技术支持,希望他们“带着本子和梦想来,带着票房和荣誉离开”。
吸引全球关注
随着中国电影的完片数、座位数、银幕数、投入量、每年的营业额、票房数的高速增长,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的吸引力也逐年提升。相比以往,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到了更多的国际上的关注。
据透露,今年电影节期间,北京的国营电影公司、民营电影公司、新崛起的互联网掌门人几乎都来到了上海。国际上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秘书长、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的代表“不请自来”,他们希望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集聚的中国电影新能量,比如中国的新导演、新的合拍片、新的资本力量,以及关注的亚洲新人,吸引到他们的电影节去。
电影节组委会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把上海电影节上集聚的世界关注、中国力量,在国际电影节上重现。”对于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来说,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在吸引全球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给中国的文化作品插上语言的翅膀,送上国际化、全球化的平台,也是电影节的职责所在。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