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职能向“招心”服务转变
年轻党员小顾今天是第一个来新建成的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办理党员转接手续的青年。他办完手续后,就被吸引进了二楼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部。青年在职党员工作室领衔人张理智正在招募他的新一批成员,他们要进一步为社区老人提供“暖心”服务。小顾很快填写好志愿者申请表,“我们80后的年轻党员很希望在社区里发挥作用,原先与社区的联系少,如今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也愿意参与到社区的公益事业里。”
与小顾不同,老党员杨国英是原先党员服务中心的常客。她早就听说党建服务中心今天开张,她早早地来给自己的老伙伴们在这里订一间“房”。她说,今年给小区独居老人过生日就安排在新的党建服务中心里了。
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伟年介绍,去年市委“1号课题”加强社区工作文件下发后,党工委果断决定将原先的招商中心改建成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招商”职能向“招心”服务功能转变。
党建“一门式”要温暖百姓心
与50米外熙熙攘攘、人流涌动的凉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相比,来这里的人大多是带着“未知”的目的。如果说,在社区受理服务中心的“一门式”窗口解决的是群众个人生活就业问题,那么,在党建服务中心的“一门式”服务里,党员群众就是来找“说话的人”。
心灵港湾志愿者工作室里的居民阿楠,就是来给自己的心找点温暖的。她夫妻关系不好,女儿也常常对她口出恶言,她觉得自己就快撑不下去了。看到新建成的党建服务中心里有心理咨询室,就抱着来试一试的态度来了。看着微微红了眼眶的阿楠,退休老法官志愿者陆霞娣给她吃下了定心丸: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党建服务中心就是群众的“娘家”。
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新成立的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施行党建服务的“一门式”,从功能设置上实行“五部二团”模式:党建活动部、党建指导部、党建培训部、党员志愿者服务部、企业服务部以及顾问团、评议团。顾问团和评议团是专门来“挑刺”的。督察组成员吴根娣老师是第一批被请进来“挑刺”的。去年,在督察员例会上,吴根娣就反映,在居民区党组织的活动中“党课”是重要一环,但是居民区的党课讲师资源匮乏。于是,党员讲师团志愿者工作室成立了,在开放日当天的明星讲师卢崇灿就是用平凡党员故事感染人的典型。最近,在党建服务中心开放前夕这群优质党员们也来提了不少意见。比如中心现代化元素有点少,于是“wifi+二维码”就上墙了;比如,装修不够亲民,于是中心花草和休闲椅就多了。
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雷捷说,作为一个服务群众的平台,要让她焕发出活力,就要多听老百姓的意见,多让老百姓参与。只有所有的百姓们都认可了这个平台,它才能真正发挥出资源共享、服务教育、惠民利民的作用。
本报记者 袁玮 通讯员 郭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