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协委员、抗战研究专家卢纲介绍,武汉会战有4个“最”字,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兵种最全、意义最著。他将武汉抗战的意义归纳为4大方面:军事大决战、战略大转移、政治大动员、胜利大结局。
武汉会战,在军事上,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守武汉不战于武汉;在战略上,掩护了中国经济的大内迁和抢救了中国赖以继续抗战的国力;在政治上,掀起了在中共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总动员和抗战新高潮;在结局上,武汉抗战成为了中国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起始点,在危难时候挽救中华民族于倒悬。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驳斥了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前瞻性地预测抗日战争将经过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武汉会战,证实这一分析预测,标志抗日战争从第一阶段转入了第二阶段。1938年9月29日,毛泽东在给蒋介石的亲笔信中称赞:武汉抗战是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周恩来当年对武汉这座城市和武汉会战也给予高度评价:“武汉是辛亥革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现在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这个历史的城市,是革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