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近日进行了第二次公示,通过环评的公众参与,征求市民对规划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规划环境影响的看法和意见。虽然这是一次例行的环评,但仍然引起了市民,特别是相关区域群众的广泛关注,群众议论热烈。
政府进行环评公参,公众热烈议论是一件好事情。通过公示,提高公众的知情权,通过公参,提高公众的监督权、参与权,也是政府充分尊重民意的举措。
有关方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环评公参是上海化工区的例行环评,是规划环评,而非项目建设环评。化工区上一轮环评已经满5年,有必要对5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评价,这是国家法规的要求。另外,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这位负责人也明确表示,这次化工区规划(修编)环评不涉及PX项目,将来上海化工区也不会有PX项目。
为了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汲取民智,尊重民意;为了使环评工作更好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在各个部门的官网上,有网友留言的窗口,公布了接受意见的邮箱,化工区管委会和环保部门设置了热线电话。据了解,公示发布后,近两天来有数百位市民通过政府部门公布的渠道,运用网络留言、电子邮件和热线电话等方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环保部门还将组织专家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并解疑释惑,管理部门还将召开公众座谈会,在规划所在区域发放问卷调查等。可以说,这一次环评公参设置了极为充分的表达意见的渠道,本着相当诚恳的态度,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因此,无论化工区,还是市区两级政府,听取意见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是,从这两天来看,也有一部分化工区周边的居民表达意见的方式不太理性,使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正因为听取民意的渠道是充分和畅通的,市民完全可以通过理性、理智、合法的方式表达意见和诉求。如果采用了非理性的方式,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将带来负面效应,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说到底,环评公参正是为了尊重民意。政府也会充分地听取民意,汲取民智。无论是从环境保护和民主决策的角度看,这次上海化工区的环评公参,群众的参与度高,是进步,是好事。我们要齐心协力把这件好事做好,做到位,要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