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驻节”乐团
前5年的夏季音乐节(英语缩写为MISA),始终在上海的多个地点同时举行,被称为“城市漫游”。自从上交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厅之后,今年的夏季音乐节将首次“居有定所”。地点固定了,挑选“驻节”乐团就成为可能。成立于1842年的纽约爱乐,就此成为首个来自美洲大陆的“驻节乐团”,将举行4场演出。
开幕音乐会上,纽爱音乐总监阿兰·吉尔伯特将携当红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为观众带来一套“美式大餐”:既有伯恩斯坦的《西区故事》组曲和亚伦·科普兰的《阿巴拉契亚之春》组曲作为“主菜”,也有轻松愉悦的乔治·格什温《弦乐摇篮曲》、理查德·罗杰斯的《旋转木马》圆舞曲等“餐后甜点”。
随后,马友友的黄金搭档、美国著名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将分别与夏尔·迪图瓦和阿兰·吉尔伯特执棒的纽约爱乐合作,于7月5日和10日先后献上勃拉姆斯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此次演出也是艾克斯的首次大陆之行。而在7月9日,纽约爱乐还将奉献一场特别的“青年音乐会”,其中两位10多岁的小作曲家——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廖书文及来自肯尼亚的哈瓦·萨胡,以自己的家乡图景为灵感分别创作的《狼之影》《纽约,城里城外》,将在MISA的舞台上完成亚洲首演。纽爱的这四场演出预示着他们为期四年的夏季音乐节“驻节”生涯的开始,而作为上海乐队学院跨洲共建的创始方之一,纽约爱乐还将推出多场大师课,其中部分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探索全新形式
“互联网+”的概念风行,MISA则投身“Classical+”,体现“古典音乐+”的新形式,让更多市民“全方位”感受古典音乐的丰富性,上交音乐厅从而也将成为“文化活动中心”。戴着3D眼镜“看”古典音乐,成为最新奇的方式之一。由奥地利的导演克劳斯·欧博梅耶重新编舞的3D版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将连演两场。6台摄影机从不同的角度捕捉舞蹈演员茱莉娅·玛赫的独特舞步,经过影像处理后投影在屏幕上,带来视听双重享受。同时,著名导演库布里克于1968年拍摄的“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之作——《2001太空漫游》和科幻大片《黑客帝国》则将电影与交响乐关联了起来,以此吸引影迷。
闭幕音乐会上,两位专业运动员将化身“演奏员”,让圆溜溜的小小乒乓球与特殊材质的乒乓桌火热碰撞,制造出类似乐器的声音,与交响乐模仿出的弹跳声构成一曲澎湃的《乒乓协奏曲》。
与此同时,“古典音乐+”把了解古典音乐的方式拓展到剧场之外。上交新厅内外,还将举办创意集市、看微电影、装置艺术展等。乐迷们可在音乐集市中互相交流、自由分享,往来其中的观众或将成为五部微电影中的主角。从每天18:00开始,观众就可沿着新的动线,约上三五好友,吃着冰淇淋、喝着饮料,在音乐集市里“淘宝”。
除内场上交音乐厅外,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此次将作为MISA的外场,包括弗拉门戈、打击乐、交响、爵士在内的6场演出将接连在此举行,并且全部免费,预计届时辐射人群将超万名。此外,观众还可通过电视屏幕、空中电波及遍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20多块户外大屏,感受MISA跳动的脉搏,呼吸夏日音乐空气。
敞开艺术大门
普及艺术,要从孩子开始。敞开大门,让他们了解台前幕后,是最直接的方式。10至16岁的青少年,将于7月9日纽爱的教育音乐品牌“青年音乐会”上,参与各服务岗位的工作,了解音乐会是如何组织的。
“梦想舞台”则留给了学生艺术团体。除了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学生合唱团、波兰国家青年爱乐乐团相继登上这个舞台之外,另一支新生力量——上海学生民乐团,也将宣告成立,形成民乐、交响、合唱“中西青年力量”的对话。
在市教委和上交的联手推动下,“上海国际青少年音乐夏令营”将再度升级。约翰保罗学校艺术团、美国意奥兰尼学校、上海学生合唱团等7支乐团将一起参与,通过经典再现、联合演出、交响合唱等多种形式,展现他们对音乐梦想的执着追求。各国学生艺术团体将通过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学习、排练、演出,搭建一座沟通世界青少年友谊的桥梁,也打开了一扇展示上海学生艺术教育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窗口。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