赉乐学堂 扩大自治金受益面
“赉乐学堂,‘来了’真的不容易。”在龙华街道俞三居民区,有个大名鼎鼎的“赉乐学堂”,成立三年多来,开出了编织、合唱、影视欣赏等近20门各类课程,其中,200多位活跃学员已成为骨干志愿者。“我们更希望吸引中青年白领参与,可她们对我们现有课程不感兴趣。”俞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晶晶不无遗憾地说。
究竟什么样的课程会受中青年居民青睐?高晶晶心中有数,但苦于经费有限,这些想法只能束之高阁。街道今年4月出台《居委会工作经费使用办法》后,高晶晶第一眼就看到了“自治工作经费”这一项,《办法》写明:对创新性高和居民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高的居委特色自治项目,经申请程序后可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绩效奖励。“开设新课程的费用有着落了!”
居委会主任蔡莉萌介绍说,“赉乐学堂”下设“自治部”,负责自治项目立项与执行。自治部了解到,中青年居民非常希望开设一个“失能老人家属照护培训班”,指导他们学习康复护理、辅具使用、饮食调理、急救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们小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隔代养育的情况普遍,所以我们还在筹备一门很受白领妈妈欢迎的课程,请金牌月嫂来讲婴幼儿护理,从给初生婴儿洗澡、抚触、辅食添加到3岁各阶段的养育知识。”
因为这些项目独特新颖,很受居民欢迎,俞三居委会顺利申请到了自治金。“我们就是希望达到这个效果。”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经建表示,“启发居委干部顺应居民需求,设立相应自治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七彩志愿团队
完善激励保障制度
拥有“全国科普示范基地”称号的龙南七村居委会,因组建了与益智、环保、节能、健身、科普、养绿、公益等社区活动对应的七彩志愿者团队而闻名全区。在1500多户居民中,志愿者近400名,其中20%为在职党员,小区居民民主自治程度日益提高。
“每次看到志愿者不计报酬地付出,我们都很过意不去,所以一直很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激励保障制度。”龙南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袁蓓翻开一本志愿者工作登记册继续说道,“当街道将‘特色工作经费’单独列项后,居委班子成员不约而同想到要为志愿者表彰工作立项。”
经过商议,她们决定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志愿者。“我们正与辖区内的理发店、洗衣店、裁缝店、社区饭店、汽车维修厂等沟通协商,通过购买服务,让这些社区单位向优秀志愿者提供日常生活服务,这既是对志愿者的鼓励,也是对共建单位的支持,实现多方共赢。”袁蓓说。
“四表一清单”
创新管理增效率
曾经让强生花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吴菊玲头痛的是,活动经费超过200元就要打申请报告,经层层审批后才能使用报销。“居委会每个月七七八八用钱的地方多了,这么跑怎么受得了。像年前居民要表演诗朗诵,文教干部买了20多个文件夹和一些矿泉水,金额就超过200元了。”这么多年来,居委干部常常先行垫付。
为贯彻落实去年市委一号课题,今年初,龙华街道率先出台《居委会工作经费使用办法》,把经费细化成基本办公经费、社区服务和活动、临时帮困、自治工作、特色工作、平安建设和应急费用等七类,并制定了“四表一清单”,即居委会工作经费集体讨论记录表、临时帮困备案审查表、大额资金申请审批表、居委经费使用情况每月公示表,以及居委会工作经费使用范围清单。同时规定,居委会经费500元以内,书记、主任会签就可使用,基本保证随时能报销。
吴菊玲觉得街道制定的这些表很管用,比如居委经费使用情况每月公示表,居委每月用的水电煤电话费用、每一笔活动费用的明细账单、每一项慰问的具体名录统统记录在册,居务公开上墙公示,接受居民监督和评议,同时又作为档案留存,在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离职时,作为离任审计的凭证之一,交代得清清爽爽。
她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两年多了,但居委干部对有些具体要求还是拿捏不准,街道为此配套下发《居委会工作经费使用范围清单》,明确了6大类42条可用范围以及两大类3条“负面清单”。“手握这份清单,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为居民服务了。”
“居委会增加工作经费是一个抓手,我们想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推动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让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发展中,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这样,基层的社会治理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龙华街道办事处主任程伟表示。事实上,居委干部的工作态度从“看菜吃饭”到“下厨做饭”,本身就是推进居民自治的关键,居委会工作由此提升了活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
本报记者 袁玮 社区版记者 金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