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内观点
  板块实际成交量并不逊色

  以价格为标准界定,上海还能称之为“刚需”的板块屈指可数,且离市区越来越远。从区域的关注度来说,这部分刚需楼盘比较难成为市场的焦点。但这并不影响其实际的销售情况及未来潜力。

  上海的城市地位决定了其拥有很强的人口导入性,刚需市场或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另外,刚需楼盘的“区域消化”特性也比较明显,很多刚需楼盘便将目标客群定位于本地家庭。而本地客户也往往是全家出动,团购效应明显。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刚需楼盘的成交占比有所下滑,其话题性和关注度也不如往年,但其实际的成交量其实并不逊色。这种没有“吆喝”也能赢得市场的格局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重新解读“刚需”

  通常理解的上海刚需市场一般指总价200万元左右的普通公寓类产品。然而,这样的认知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显得有些“片面”了,如今的刚需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善型产品也成为了刚需的一部分。

  比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需要买别墅、有孩子的家庭要购置学区房、对生活有追求年轻人要买在市中心……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的不同决定了其对刚需市场的理解也有偏差。

  近两年来改善型楼盘的销售数据走强,其实也是置业者手中的资金宽裕了,对房产品质的要求提高了。换个角度看,其实也是“刚需”持续强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改善取代刚需或成必然趋势

  2013年以来,市场中“自称”刚需的楼盘逐渐减少,原因在于相同板块相同区域的产品属性发生了改变。

  首先,随着轨道交通的通达,嘉定、青浦、宝山、闵行等传统意义上的郊区已经改变了固有的区域形象,快速地发展赋予了一些板块“副中心”、“国际住区”等新式符号。同时,市场对高品质住宅的渴求度也在提升。房企要拿出好产品才能吸引客户,因此市场中的产品细节也在不断升级。

  基于以上两点,开发商从拿地到开发的成本上升便成为了必然,这导致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也不能仅满足于“刚需”。众多因素作用下,导致了中高端产品逐步取代刚需,成为了楼市的“主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上海楼市或“淡季不淡”
一周成交均价35505元/平方米
热点刚需新盘
去年全国房地产资产价值环比增长达21%
业内观点
广告
新民晚报地产资讯/新民楼市B10业内观点 2015-06-25 2 2015年06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