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兀立正中,由近及远,层层错叠。山势起伏有致,高低有序,顿挫有节。近处,丛林密布,流泉淙淙,田舍村落掩映其间。欣赏山水画家孙忠民先生的《山居松风图》,从这苍莽而又欣欣向荣的意境中,令人产生出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对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向往。我想,这也许就是画家本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吧。
中年画家孙忠民进入画坛30年了,但真正让他得窥中国画堂奥的,则是本世纪进入乐震文老师主办的中国书画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和之后投身王克文老师门下。乐老师使他懂得通过描绘粽子、蔬果等日常之物来锤炼笔墨基本功;王老师告诉他师古不泥古,两条腿走路的道理。因为光临摹会失去自我,师法自然多写生,才能找到自己的面貌。从此,这些精辟的见解,一直成为了忠民艺术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忠民回忆说,王老师十分关心学生写生,认真批改他们写生稿,教导他们如何观察自然,从天然崖壁上规则或不规则的线条斑驳中发现天然成趣的韵味,从山势的起伏变化中把握其中的绘画感、疏密观、节奏观,激发我们探索绘画语言的想象力。他感慨地说:“我很幸运,生活在如此好的年代,遇到如此之好的好老师!”
看得出,孙忠民的山水画很好地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的创作方法,即从自然造化中吸取养料,再用传统手法予以表现。这些年,忠民尤其对董其昌讲究笔墨韵致、格调清润的画法情有独钟。他擅于描绘江南丘陵、山脉迤逦的茂密苍莽景象,其特点是:纵横婀娜、秀婉多姿,往往写景稠密,布局繁复,径路迂回,烟霭微茫,把山峦、溪水、草木、烟云融合成为一体,从而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
忠民常说,自己画画,既感受到创作过程中抒发感情的愉悦;作品完成后,又感受到对创作结果不满意的苦恼。然而我想,正是这愉悦和苦恼的交替,推动着他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