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在运河以西,黄河南岸,古时曾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所包围,汪洋数百里,故称水泊梁山。金代以后,河徙水退,梁山四周渐涸为平地。由于《水浒》描写了一百零八将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梁山因而闻名于世。抗战时,我八路军115师在此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1939年7月,我八路军115师师部及师直部队在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的率领下,来到鲁西梁山宋家寨以北的前集。
8月1日早晨,部队正在为庆祝我军成立12周年忙碌。罗荣桓突然接到地方情报站送来的情报:有一股敌人从汶上带了几门大炮,有西渡运河,向梁山开来的迹象。罗荣桓和陈光一面命令继续严密侦察,一面通知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这股敌人属于日军第32师团,领头的是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此人官虽不大,但据说是天皇的亲戚,侵华前曾受到天皇召见,因此特别骄横。这次,他领受了护送一个炮兵小队连同两门意大利野炮到另一支部队去的任务。
敌人是孤军深入,没有后续部队,梁山周围也没有敌人的据点。我方兵力虽然只有师部4个连,但周边青纱帐已起,便于隐蔽活动。梁山南面杨勇的独立旅,距此地不过三十里,随时可来增援。罗荣桓决定抓住这战机,出其不意攻击敌人,以求全歼。
决心已下,便开始调兵遣将,疏散群众,做好战前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师部转移到了后集的天帝庙。罗荣桓手摇大蒲扇,拿出一部《水浒》翻看起来。独立旅的政治部主任欧阳文听说要打仗了,赶到师部打听消息,只见罗政委在看《水浒》,不免有些惊讶。罗荣桓晃动着手中的书,笑着说:“梁山脚下看《水浒》,打鬼子,多有意思啊!”欧阳文恍然大悟,感到这历史的巧合真有意思。而罗荣桓战前镇定从容的气度,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二天中午,敌人来了。本来我军的2连埋伏在大路两旁的青纱帐,准备打伏击,可日军走了另一条路,一直闯到前集。埋伏在庄里庄外的4连和11连突然开火。2连听到枪声,立即赶到敌人屁股后面追着打。前后一夹击,敌人步兵堵住了炮兵,骑兵又冲散了步兵,一下子伤亡40多人。
长田敏江命令朝梁山开炮,轰了一阵不见动静,以为碰到了游击队,又继续向前乱冲乱撞,最后退守独山庄。
这时,赶到梁山的独立旅第1团(欠2营)已隐蔽接近敌人。团长周海滨、政委戴润生带领1、3营排以上干部,抵近独山察看地形敌情。从各种征候看来,估计敌人在这里作短暂休息后还要走。当时,敌我兵力对比在数量上大致相等,但敌人装备远优于我们。所以必须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向敌发起突然袭击,速战速决。团首长当即下定决心,以3营担任主攻任务,1营为团预备队。这时,发现敌人有提前逃窜的征兆,我军即刻发起攻击。
经过几个小时反复的激烈搏斗,敌人死伤惨重,锐气大挫。龟缩在东边土墙院内不敢出来,妄想等待援兵到来。
这时,罗荣桓命1团速派一名干部到师指挥所,团政委戴润生赶到。罗荣桓对戴润生说:“窜犯梁山地区的骄敌,是孤军深入,遭我打击,伤亡惨重,企图固守待援,但是,郓城、汶上敌人兵力空虚,调集援兵最早要到明天中午才能到达梁山地区。你们放心打,要集中力量,一鼓作气,穷追猛打,争取明天10时前把残敌全歼!”说完,他右拳紧握,“嘭”的一声击在桌面,补充说了一句:“两强相遇勇者胜!”
戴润生回到前沿阵地,立即向干部战士传达了罗荣桓的指示,重新调整了战斗部署,向敌人发起总攻。
经过一整夜激战,敌人全部被歼,打扫战场时,在一个洼地发现了长田敏江的尸体。清查战果:歼敌300余人,缴获野炮2门,九二式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15挺,步枪150余支,战马50余匹和大批战利品。
这场歼灭战,是我115师到达山东后,在罗荣桓政委亲自指挥下,以与敌相等的兵力和劣势装备,在平原地区全歼了优势装备的日军1个大队,这大大加强了我军开展平原游击战的信心。第二天,八路军总部发来嘉奖电,表彰梁山战斗是一个“模范战例”。
十日谈
敌后歼寇记
“敌变我变”,我军开始在运动中伏击敌人,让敌人摸不清虚实,糊里糊涂就前来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