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长谈创新(四)
环境好坏,是市民对城市管理水平的第一印象。今年“夏令热线”期间,多位区(县)长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这一点。虽然,各区(县)所处位置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打造宜居城区、贡献天蓝地绿、严把环保关口是大家异口同声的表态。
【“美丽家园”】 清拆整治退耕还林
松江区区长秦健曾经长期在企业工作,和化工行业打了多年的交道,因此对环境保护特别关心。他表示,坚定不移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松江作为全市宜居城区的声誉。
“一方面是重点清拆整治特定地块内的小企业、小码头、小堆场,做好退耕还林(田)。另一方面要加大行政执法的整改力度,去年全区关停问题企业247家,今年预计会关停240家。”
闵行区有1025个小区,占全市总数的六分之一左右。打造宜居环境成为闵行区有关方面的重点工作。闵行区区长赵祝平特别提到了慢行步道。
闵行最有名的沪闵路慢行系统生态景观工程,位于沪闵路东侧绿地,沿北横泾西岸从闵城路至六磊塘,绿道总长约3.8公里,绿化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0万元。建设工程贯穿于轻轨5号线的原有防护林带,在原有林带的基础上适当增减植被,优化植物配置和生态景观,同时修筑一条健身景观步道和自行车道,将原来“看得见走不进”的封闭式林带变成了景观绿道。由于该慢行步道临近15个居民小区,因此受到周边居民的欢迎。
闸北区打造宜居城区,有个漂亮的名字:美丽家园。闸北区委书记、区长安路生说,从今年初开始探索“美丽家园”建设,6月开始全面推进。“美丽家园”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整洁、文明和有序,而且有具体的细节要求。今年,闸北投入5亿元,围绕修缮、改造、整治、管理四个方面做好房屋修缮、设施改造、综合整治、强化管理。“表面看起来是物业公司的问题,实际上还是硬件不达标,管理没跟上。”
在许多上海市区居民的印象中,宝山工厂林立、烟囱遍布。宝山区区长方世忠介绍说,实际上,宝山区的生态绿化建设从“点、线、面”纵横渗透,正努力打造更绿色、更生态、更宜居滨江新城。
【系统绿化】
改造重点排放企业
赵祝平透露,闵行区正在构建集生态性、景观性、系统性于一体的绿道系统,将碎片化、孤岛化的公园、绿地、林地等生态空间连成一体。自2012年开始,闵行区一方面结合漕河泾滨水绿地(古美段)、淀浦河北侧滨水绿地(莘庄、古美段)、新泾港绿地建设,已经成功打造了14.3公里的滨水绿道;另一方面,闵行还积极挖掘现有带状绿地的潜力,在部分公园、道路绿地和河道绿地内建设健身步道共21条。“十三五”期间,闵行将按照生态绿道的标准,编制闵行区绿道系统专项规划。
而宝山区有关部门正优化绿地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绿地系统、环区步道、立体绿化等专项规划,实施“123生态绿化工程”,即“1个万”:建设万米墙体绿化;“2个十”:打造十大特色城市公园、建设十幅大型休憩绿地;“3个百”:改建和新建百个市民街心花园、培育百条景观林荫道路、保护百棵百年古树名木。
青浦区区长夏科家亮了下青浦在“天蓝”和“地绿”方面的家底。“天蓝”方面,截至目前,一些重点工作超过节点目标:黄标车淘汰5326台,基本完成全年任务;完成了247家汽车维修企业整治任务,无露天喷涂和露天干燥行为;完成54台锅炉、8台炉窑的清洁能源替代,达到年度计划的53%;经营性小茶炉整治基本完成,重点排放企业设施改造已动工。
“地绿”方面,青浦区去年制定了《青浦区2014-2015年绿化林业建设实施方案》。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绿地建设近600亩,约占计划数的42%,完成林地建设近6850亩,约占计划数的54%。待今年绿地林地建设任务完成后,青浦区森林覆盖率可达到国家生态区建设要求的15%目标。
【河道整治】
清疏结合治理黑臭
环境好,就不该有黑臭。
去年“夏令热线”期间,普陀区区长程向民曾经接到市民投诉,反映桃浦河曹杨雨水泵站出水口段受泵站放江的污染,导致该河段河道水质较差,黑臭问题严重,对桂杨园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除了疏浚,普陀区建管委下一步将改建曹杨泵站排放口,将排放口移至桃浦河,跳过“盲肠段”,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生化治理等方式完成治理。
2013年“夏令热线”期间,还是普陀区,有市民投诉月湾河河道黑臭。普陀区建管委制定了近、中、远三步处置方案。近期河道所立即启动月湾河应急疏浚,全面排摸封堵入河排污口,种植水生植物美化环境,并加强河道巡视和日常保洁;中期市政署对新杨工业园区12个村队实施未纳管污染源改造工程;远期争取市水利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北环水系应急整治工程,彻底改善月湾河及周边河道的水质。目前,该工程已获市水务局批准,并于2015年1月起全面推进,工程主体结构将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
实际上,河道黑臭是郊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金山区区长胡卫国直言,河道黑臭较多的主要为镇、村级河道,河面较窄、过水断面小,有些河道是断头浜,或阻水坝基较多,引起河道流速缓慢、水动力不足,导致淤积严重、水质变差。这些小河道较脆弱,若再遭外来因素破坏就易引发污染、黑臭:雨污混流,遇到下雨污水冒溢;部分企业仍有偷排行为。散落在村域的小企业都未纳管。生活污水收集率还不高,大多数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由于岸边外来人口集中,部分河道成了“天然垃圾桶”。
从今年6月开始,金山实施河道市场化养护,以项目化形式公开招聘有河道养护资质的企业,承担水面保洁、护岸清理、绿化养护等六方面工作,由市、区、镇三级财政承担费用。
金山区通过“清”、“疏”、“治”等方式分层分类治理,尤其重点整治化工区周边区域河道,实施清水面、清河岸、清河障的“三清”行动。近阶段,梳理出化工区周边区域群众反映较强烈的15条河道、市环保局公示的5条河道、区环保热线曝光的2条河道,启动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同时,加快河道清淤疏浚,加大小河浜的疏浚力度,避免因淤泥积堵产生污染。
夏科家说,青浦区要求区环保、水务部门实行河道黑臭每月一报。各街镇对河道开展清淤疏浚、生态治理,落实整治措施;在岸上加强截污纳管力度,清理整治非法居住、非法生产。1866个污染源中已关闭277个,纳管1294个,完成率达到84.2%。截至今年6月底,46条重点河道中已有29条基本消除黑臭,3条正在疏浚,但仍有14条河道环境不容乐观。下半年,对仍未完全消除黑臭的14条重点河道,确保消除黑臭。
浦东新区既有世界瞩目的陆家嘴,也有发展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浦东新区副区长张玉鑫说,浦东在中小河道整治方面下大力气,疏浚沟通水系,今年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共64个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54亿元。
【项目环评】
严格审批铁腕执法
美好环境的创造,离不开严把环评审批关和严格的执法。
夏科家透露,青浦区有关部门严把环评审批关。在项目环评审批上坚决实行“五个不批”,今年以来在162个建设项目环评中明确否决了3个。
此外,青浦区继续严控水源保护区的环评准入,确保水源地环境安全;全力推进工业区块新一轮规划环评,简化环评审批流程。同时加快制定区域限批制度,落实环境质量地方主体责任。
青浦区完善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淀山湖淀峰断面和苏州河上游赵屯断面等2座水质自动站建设;扩大水环境监测点位,建立街镇监测负责机制;借助金泽水源湖建设契机,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2015年是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年。嘉定区区长杲云透露,嘉定区设环境监管执法、水、大气、土壤、固废、工业、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和能力建设等10个专项领域129个项目,2015年计划开工率不低于80%。
具体到项目,以水功能区改善和水环境质量提升为目标,嘉定区年内完成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工程和污水厂的污泥处置工程;积极推进南翔污水厂新建工程;加快实施嘉定新城等三个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扩建工程,陈行水源地原水支线工程建设和墅沟引水河道、外冈新市镇等一批河道综合整治项目,为最终消除建成区河道黑臭和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奠定基础。同时,年内尽快开工建设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和实施北区残渣填埋场封场。
对涉水违法,金山区推出了“黑名单”制度和“约谈”制度。无视法律法规、偷排的无良企业会被列入“黑名单”,将被限制生产规模,限期整改,不能享受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情节严重的将被勒令停业。部分企业法人代表被约见谈话。金山区有关部门坚持铁腕执法,继续推行水务环保联合执法制度,依法打击和严厉惩处污水直排、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涉水违法行为。以环保热线为契机,鼓励市民举报投诉,建立“水务社会监督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