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诗人,你激励了我!
朱旻明 吴紫涵 鲁哲
  昨天,本报A4焦点版刊登了《农民工有诗还有远方》稿件,“新民晚报新媒体”发出微信《农民工诗人的远方,除了遥远什么都有》,讲述了在上海有一群热爱诗歌的农民工,他们在上海端盘子,卖猪肉,在流水线上埋头苦干,但他们心中流淌着诗和梦想。文章和微信发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家住宝山的张海卿是位身处逆境不低头的妈妈。她深有感触地写道:没有绝望的生活,只有绝望的心灵!任何恶劣的环境,任何悲惨的日子,都阻挡不住追求阳光的那缕勇气!流水线上机械的手指,牵动的却是内心燃烧的星火!她说,现实生活中,注定各行各业的不平等。但在诗歌里,所有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它给予所有人平等的机会。

  在闵行紫竹高新区工作的王惠宏说,诗心画意无关职业、性别与年龄。有些人贫穷但富有,有些人富足但贫乏。我喜欢这样的农民工诗人。

  家住闵行区马桥的张燕晨读了微信后说,看着有点心酸,稿子特写实,最喜欢《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首诗了。

  这篇稿子在爱好文学的打工者中反响更强烈了。来自江西的那子溪说:“为你(班美茜)高兴,为我们所有在流水线上工作,没有丢失灵魂的人高兴。”来自甘肃天水的洗碗工刘晓春说:“我们在底层工作,却依然可以有梦在飞翔。”来自河南的洪乾(网名小七七)说:“我可以坚持写诗了,因为你的不放弃鼓励了我。”来自山东的陈中远在化工厂工作,业余也写诗。他说:“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去书展,为你加油,为梦想加油!”

  在松江车墩打工的子薇说,能在逆境中生存,并不颓废的人,是所有打工人的榜样。

  文章在大学生读者中也引起不少共鸣。一位读者说,虽然农民工所写的诗并不一定是最优美的,但是其中的感情质朴、真诚。说到底,就是这份真诚使人触动。

  将要升大学二年级的李新华感叹,他们的故事像在提醒着自己。自己的生活条件好,但没学会珍惜,还不如他们,有着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周鹏说,虽然农民工诗人的写作比较单一,大多是对城市、乡村、身份的疼痛式体验,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往往不高,诗句中可能缺乏华丽的辞藻,但他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是最真实的。

  读者王笑迪说:“诗歌对他们来说是逃离残酷现实和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一点难能可贵。只是希望有一天她(班美茜)能被叫做诗人,而不是农民工诗人,希望她被关注更多的是因为作品而非两个身份之间的反差,当这个社会不再在农民工与诗歌之间划上界限后再称颂越界者的时候,才是真正民间文化兴盛之时。”

  实习生 朱旻明 吴紫涵

  本报记者 鲁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⑤德日篇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资讯
   第A2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6版:专版/好吃周刊
农民工诗人,你激励了我!
只要有爱 天天是情人节
文明习惯必须在国内就养成
新民调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A13农民工诗人,你激励了我! 2015-08-20 2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