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夕演绎中国风
针线穿莲藕 曝书舒“筋骨”
孙云 范鹏 范洁
  新场雅集

  乞巧 晒古籍

  今天,一场由朱熹后裔见证并按照朱熹《家礼》仪制举行的汉服婚礼,在浦东古镇新场的四库书房·新场雅集举办,给热衷于把七夕当成东方情人节来度过的年轻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学文化课。同时,在婚礼后举行的“穿针”等七夕民俗游戏,也让大家感受到有别于烛光大餐、玫瑰花束的传统节日气息。不少参与的年轻人感到,这样的七夕,才是回归本源的中国节。

  日上三竿,四库书房·新场雅集的工作人员身着汉服,搬出一张条案,将2000本《四库全书》《二十四史》等国学经典摊放于其上,接受日光的洗礼。这是自汉代就有的七月初七“曝书”习俗,此季节阳光正好,最适合将容易生霉长虫的古籍拿出来抖一抖,晒一晒,舒展一下“筋骨”。

  “曝书”之后,两名在主办者微信朋友圈里征集来的准新人身着汉服,在国学专家、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举行了一场按照朱熹《家礼》仪制举行的汉式婚礼。严谨的仪式让新人和见证者都感受到了婚姻的神圣。

  在之后的乞巧礼、情侣验巧会等游戏环节中,用针线穿过莲藕孔的“穿针”游戏谐音“连偶”,又给在场的有情人带来美好祝福。主办方表示,在商家强大的营销影响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将七夕等同于东方情人节,这是对传统习俗和节庆的狭隘理解。重拾传统,正是为了让人们通过合适的形式回归中国文化的本源。  

  本报记者 孙云

  嘉定菊园

  祭星 制汉服

  身着汉服,小伙人手一节莲藕,姑娘人手一段丝线,莲藕上密匝匝插了7根缝衣针,丝线头要穿过缝衣针,60名单身男女的精气神,都聚在这细细的针眼和比针眼更细的丝线头上。

  这一幕出现在8月16日嘉定菊园的一场七夕相亲会上,这个比赛项目叫做“莲藕穿针”。据承办方汉未央文化中心负责人姚渊介绍,这个项目基本还原了古代女子七夕乞巧的一类活动。事实上,汉未央今年举办的三场七夕活动,每一场形式都不尽相同,不仅有“莲藕穿针”,还有祭星、许愿、制作汉服等更加“复古”的项目,以及原创微话剧《寻找七夕》、民族舞蹈等节目。

  “来参加的白领们反响很好。这样的形式里,手巧的女生有了表现的机会。男生对女生的认知也不只停留在表面了。”

  与“莲藕穿针”一样,祭星、许愿活动也基本复制了古代风俗的原貌。参与者要先吃巧果,随后向着星空诵读祭文再行祭拜乞巧之礼。祭拜后,参与者还要将写着心愿的纸折成车、船等形状置于火盆中烧化。制作汉服则是对古典项目的改良,参与者用针线在现场为布娃娃设计、缝制一件汉服。

  实 习 生 范鹏

  本报记者 范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⑤德日篇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资讯
   第A2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6版:专版/好吃周刊
七夕亦是乞巧节 少些商业也浪漫
针线穿莲藕 曝书舒“筋骨”
新民晚报焦点A04针线穿莲藕 曝书舒“筋骨” 2015-08-20 2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