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上海市档案馆拥有馆藏档案近360万卷(件),其中约有近30万卷档案与抗战主题有关。近年来,这些档案史料通过提供社会查阅、举办展览、出版图书刊物等方式,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市档案馆又精选出50件,其中不乏对以往存有争议的事件具有厘清和佐证价值的重要档案。
记者在“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宣传和斗争”展览部分看到一份上海特别市警察局收集的抗日游击队活动情况,以及其在1939年发布的要求对抗日游击队严加防范的训令。在训令中记载称,1939年6月陈毅派叶飞率领新四军老六团东进,在戴溪成立“江抗”总指挥部,其中一个营作为先遣队沿京沪线东进,到达青浦、七宝一带,抗日游击队积极响应,配合新四军先遣队猛攻程家桥并袭击虹桥机场。以往,虽然有一些老战士在回忆录中提及这段经历,然而,对于这场战争存在与否始终存有争议,在党史上缺乏明确证据表明抗日游击队攻打过虹桥机场。收藏在上海市档案馆并在今天展出的这份日伪档案提供了确切的证明。
在硝烟弥漫的年代,上海以博大胸怀收容犹太难民,但准确数字始终无法考证,有约3万名、约2万名、数万名等多种说法。在“国际关爱——犹太难民在上海”部分中展出的《上海欧洲避难犹太人救济委员会1940年度年报和财务报告》《在华欧洲难民组织国际委员会名誉干事P.Komor致工部局的犹太难民数据统计表》,则清晰地记录了1941年1月14日前各居住区域的人数分布、1932-1941年间每年到达上海的人数、1940年对犹太难民提供的食宿、医疗、教育与职业培训、仲裁、接生、丧葬等援助情况,这些官方组织机构的文书相较以往多见的个人回忆录等民间材料,可以为考证准确人数提供更加翔实丰富的材料。
同时,这些档案也活生生地再现了当年的难民生活乃至上海的国计民生。例如,在《上海欧洲避难犹太人救济委员会1940年度年报和财务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对难民的援助情况,细致到1940年每个月的采购物资:1月,牛奶0.84元/夸脱,鸡蛋1.84元/磅,糖97元/包……通过对这些物资价格的对比,就能了解当时上海的物价情况,这从侧面反映了日军侵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重创。
此外,今天公布的档案还有以往较少见到的日军侵华出版物《支那事变写真全辑》、《昭和七年上海事变纪念写真贴》、《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新满洲国写真大观》等,详细记录了日军从海陆空三个战场进占上海的经过。只见,日军所到之处,城镇几成废墟,弹痕累累、残垣断壁,暴行不容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