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仲英:从抗日小女兵到歌唱艺术家
张林凤
  文/图 张林凤

  歌唱艺术家郑仲英,国家一级演员,少年时代就投身抗日,在革命军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歌剧院主要演员,多部主演的歌剧广为传唱。前几天,我再次拜访了郑仲英,领略她不平凡的人生。

  13岁,冒险护送党的机密文件

  郑仲英说自己还未出生就深受日本侵略者残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还在母腹中的她就随父母逃难,3月母亲生下了第五个孩子的她;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她的一家又颠沛流离,她被寄养到住在圆明园路租界里的大伯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被日军占领,她目睹英国士兵仓皇撤退。

  与英商合作做生意的大伯断了经济来源,逃难来的亲戚近二十人全部住在他家,连日军配给的霉变糙米也不够吃,还要半夜排队被编上号才能买到,小仲英也去排过队。大伯只得买已生出小黑虫的干蚕豆,浸泡后打成糊糊给一大家子吃。她清楚地记得,那时过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必须向日本兵鞠躬,不然就会遭遇毒打甚至被狼狗咬;还有对她最好的大哥和表哥惨死在日军枪弹下,是她心中永远的痛。从小跟着哥、姐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她,决心长大后去打日本鬼子。

  1945年春,二哥将郑仲英从大伯家约出,来到乍浦路桥上,交给她一项重要任务,让她与妈妈和两个妹妹一起送一份机密文件给根据地的新四军,但叮嘱她不要让妈妈和妹妹知道。二哥将文件缝在她的衣服里打成包袱让她带上,护送她们去的是地下党交通员沈凡,她后来知道,沈凡是画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上海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当时她用的是一张假车票乘上火车的,列车员中有地下党,查票时给打马虎眼混过了。到镇江后换乘小火轮,危险的一幕出现了,先是伪军来检查,沈凡沉着应对,塞给伪军好处费过了一关;后来日军又来检查,枪上明晃晃的刺刀让小仲英心跳加剧,她强作若无其事,鬼子瞅东望西地没发现破绽走了,此时她才发现手心里一把冷汗。母女四人到达安徽汊涧抗日根据地,她成为一名少年新四军战士,进入新安旅行团从事战地文艺宣传。

  后来她才知道,她为新四军送的是份《全上海各仓库建筑结构图》,是准备为最后消灭日军打巷战用的。

  33岁,主演大型歌剧《江姐》

  1949年5月下旬上海解放,郑仲英甭提多兴奋了,背着小马枪和背包一点不觉得累。她和“新旅”团员们是打着腰鼓扭着秧歌进入上海的,但团里有规定上海兵一律不准回家。郑仲英毫无怨言,忘情地投入上海解放百废待兴的火热生活中。她被安排到杨树浦的国棉二厂体验生活,她将自己当成纺织女工,与她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感情与日俱增,这段生活体验,为她以后创作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打下基础。

  “新旅”领导选派郑仲英与其他两位团员,专程到周小燕教授家上音乐课,又请很多老师到“新旅”授课,他们学昆曲、京戏、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有灵性又勤奋的她,很快成为团里的骨干演员。不久,新安旅行团和青年文工团、南京文工团等合并成立华东人民艺术院,1956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上海歌剧院。

  郑仲英第一部出演的是歌剧《红霞》,说来有点偶然,那是1958年,她随著名歌唱家任桂珍到武汉演出,任桂珍每天两场,几天下来嗓子发不出声了,由郑仲英临时顶场,她声情并茂的演出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在我国歌剧领域崭露头角的郑仲英,以后又与著名歌唱家王昆分别主演歌剧《白毛女》,她还主演歌剧《刘三姐》《两个女红军》等,并主演地方戏曲《刘海砍樵》《草原烽火》《女社员》等。 

  郑仲英忘情地追寻在艺术道路上,大儿子出生才56天,她就回到舞台;主演《刘三姐》时,已有4个月身孕的她,照样排练和演出,不知原由的同事好奇地问:仲英,你怎么胖啦?郑仲英笑说:让孩子在母腹中就体验锻炼的快乐。其实,那时每排一部歌剧,总要上演一百多场,责任感和事业心容不得她有半点懈怠。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郑仲英艺术造诣日臻完美,主演大型歌剧《江姐》,她塑造的江姐形象风靡一时,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83岁,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欢乐

  在纪念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中,郑仲英的家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愚园路第二小学三年级少先队小队请郑奶奶讲革命故事。郑仲英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到自己家,她为孩子们讲述大哥在抗日战场缴获九二步兵炮并壮烈牺牲的故事,孩子和家长都听得十分入神,末了,还觉得意犹未尽。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很热烈,最后小胖同学说:“那时武器太差了,我一定要努力学知识,长大造出更先进的武器,保卫祖国。”郑仲英很欣慰。

  83岁的郑仲英精神矍铄风采依然,应了那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她将离休后的生活作为再学习提高的好时机。她到老干部大学学习书法绘画,作品得到授课老师的好评,参赛获奖;作为歌唱艺术家的她,还坚持不懈请声乐老师辅导,向乐团指挥学习合唱指挥艺术,她用自己的艺术专长给社区居民带来快乐。居民区有合唱队,郑仲英欣然成为其中一员。她指导队员声乐,还任领唱、朗诵和指挥。虽然没有合唱队指挥经验,但她善于学习、琢磨指挥要领,有时睡梦中还挥舞着双手,摆出指挥架势。那次,她辅导合唱队《我的中国心》,歌词的内涵和她的真情投入,合唱队唱出了精气神。排演结束后,队员还沉浸在爱国激情中,到了饭点也不愿散去,要求立马开会畅谈体会。她参加居民区自编自演的小品,出任剧中的“上海阿姨”,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居民区的文艺演出,她那高亢圆润的《我爱你,中国》《红梅赞》《北风吹》等经典歌曲总能令居民如痴如醉。

  郑仲英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艺术享受和欢乐,居民们喜爱她关爱她,天冷了给她编织一双手套,端午节做个香袋送她,儿女结婚送来喜糖,路上遇见聊上几句,她都觉得非常开心。她很感恩地说,左邻右舍给予我很多,是居民区的活动让我的离休生活很充实;她还自豪地说,合唱团的成员中,很多人成为了社区志愿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8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专版/金色池塘
郑仲英:从抗日小女兵到歌唱艺术家
好人变老之后还是好人
抗日烽火中的上海一家人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C01郑仲英:从抗日小女兵到歌唱艺术家 2015-08-30 2 2015年08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