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呼吁科学对待文物避免“破坏性”保护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呼吁科学对待文物避免“破坏性”保护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呼吁科学对待文物避免“破坏性”保护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呼吁科学对待文物避免“破坏性”保护
     
2015年08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聂耳》雕塑青铜变“黄铜”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呼吁科学对待文物避免“破坏性”保护
顾文 江跃中
■ 被重新上成“黄铜色”的聂耳雕塑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本报讯(通讯员 顾文 记者 江跃中)“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的青铜雕塑像,竟遭遇‘破坏性’保护……”8月26日,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向上海市政协提交社情民意疾呼:“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注意科学地保护,好心办坏事的遗憾不能再发生了。”

  原作表皮被破坏

  8月25日,位于复兴中路淮海路口街心花园一侧,由我国雕塑大师张充仁先生创作的青铜雕塑《聂耳》像四周搭起脚手架,两位工人正在进行清洁工作。工人使用一种药水在雕塑上用力擦拭,原本青铜色的雕像,已经呈现黄铜效果。

  “原作本来就是青铜色,矗立在此数十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青铜雕塑包浆,不仅使塑像更加醇厚,也凸显出历史的沧桑与艺术感染力。”闻讯赶来的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机关干部詹咏告诉记者:“如今的‘保护’,不但破坏了包浆,连原作表皮都被破坏,是极大的伤害。由此造成的损伤已无法复原……”一旁的工人则说“知道这是文物,打磨完毕之后,明天厂里来人一喷漆,马上就光亮如新!” 

  据介绍,清洁聂耳雕像的举动,源于此前热心市民在电话中向媒体反映铜像污损严重。市民沈先生说:“我看到雕塑的上身衣角内侧破损、下身西裤正面裤脚则是条条铜锈。看着很心疼,旁边的垃圾箱都有人清理,怎么这么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雕像就没人维护呢?”

  徐汇区文化局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人员前往现场处置。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复兴中路淮海路口街心花园察看,发现经过喷漆后的雕像,确实呈现黄铜颜色,看上去感觉“很新”。雕像四周现在仍然被施工围栏遮挡着,尚未对市民开放。

  粗糙保护是伤害

  市民反映铜像污损严重是好心,有关部门的闻讯而动也是出于好意,但不科学的保护却坏了事。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社情民意指出:“街头青铜雕塑的清洁,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应该由雕塑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才能避免对原作造成伤害。这样粗糙的保护,实际上是一种伤害甚至损毁。”

  该社情民意希望能举一反三,对于承载上海文化、历史风貌的建筑、雕塑等,予以科学地保护,不要再出现类似的“保护性”破坏和破坏性“保护”,上海在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的进程中,也应该为前人留下的珍贵历史烙印留一方安全的天地,今人才能无愧于前人,也无愧于后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8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专版/金色池塘
《聂耳》雕塑青铜变“黄铜”
大学新生报到上“第一课”
教中小学生做“京韵武术操”
“市民体验团”参观空中花园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聂耳》雕塑青铜变“黄铜” 2015-08-30 2 2015年08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