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最明亮的城市拉萨,今天上午10时,举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各族群众共同努力下,西藏宛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GDP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2.4%。2014年西藏的GDP920.8亿元,比1965年增长68.5倍。
西藏的腾飞,既依托在全国人民好风凭借力的无形翅膀,也依托在一双双真实的飞机翅膀上。航空发展对于西藏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第一次去西藏,是去参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的活动。波音707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不久,很快就进入了白雪皑皑的高原雪山群中。从舷窗望出去,满目洁白晶莹的连绵雪峰,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无边无际。飞机的窗口与雪峰很近,仿佛滑翔在银白色的雪原上,此时此刻,你能深深感受到,一双能飞的翅膀对于西藏来说,是多么重要。
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么,藏道难,百倍蜀道难。那里有句话说,“进藏难、出藏难、在藏出行也艰难”。西藏来回内地的路途时间,自古以来就是以年为计数的。
新中国建国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空中航线对于西藏建设的重要促进作用,投入巨资,不遗余力、想方设法,改善、改进西藏的交通状况。1956年,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当雄机场,打开了通往西藏的空中大门。1965年3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前夕,民航拉萨航站组建成立,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通航,真正揭开了“地球第三极”通往祖国大地的康庄大道。从那以后,运行在西藏群山之巅的飞机,都是当时安全性能最好的飞机。
开航时用的是4发涡轮螺旋桨飞机伊尔18,这是当时周总理专机的机型,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和他从北京飞往上海,乘坐的就是这种飞机。1983年,由于伊尔18使用年限已长,西藏航线改换新机型,使用的是可以越洋飞行的涡喷飞机波音707,这是尼克松访华后我国从美国引进的,总共只有10架。1992年更新为波音757,1998年11月又增加了空客340大型客机,以后又有空客319、330等机型加入。
波音757、空客319这些飞机在飞西藏航线时,会遇到双发飞机延程飞行的ETOPS问题,因而都进行了仔细的适应高原性能的改进。当时的国际航空规则规定,出于安全考虑,双发民航飞机必须具备在一个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能够用剩下的一个发动机飞行120分钟到达备降机场的能力。进藏航线从最近的主要机场成都起飞,到拉萨距离是1300公里,任何一个折返点都在120分钟之内,理论上都满足要求。但是拉萨机场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高原机场,空气含氧量大约是平原的70%,会降低飞机性能,并且从成都起飞后一路都是高原,没有任何备降场地,这些都对飞机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国家指导下,相关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精心组织试飞,在重载起飞时关闭一个发动机,飞机依然能平稳飞行,确保了航线安全。
那次从上海到拉萨,也是在成都转机,一路上对飞行的不易有了真切的体会。当时成都飞拉萨的航班都是一早6点左右的航班,每隔几分钟就飞一个航班,大家都在8点过后到拉萨,然后在10点前都陆续从拉萨飞回成都。当时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早、这么集中在一起飞?
后来才知道,拉萨贡嘎机场四周山峰林立,气候多变,一般只有上午时间气候比较稳定,下午机场经常出现大风情况,不利于飞行。并且,贡嘎机场东西向的跑道,西头延长线上有高山,所以飞机一般朝东起降,即使特殊情况向西起飞的飞机,也要从曲水转向后再通场(经过拉萨机场上空)朝东飞。单向跑道集中进场、集中出场航管相对比较容易。当时还有一个情况,由于西藏运输总体进出不方便,飞机为了避免在拉萨加油,都是随机带好来回程的航油,而不是通常那样只带单程航油。鉴于拉萨航线的特殊性,飞机都是双机长配备,就是正驾驶、副驾驶都是机长技术级别。
在国家的精心关怀和安排之下,西藏的航空事业也创造了一个奇迹,尽管西藏航线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航路之一,但是西藏民航开通50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如今,西藏的航空事业这双翅膀,早已坚硬如铁,在西藏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内形成了以拉萨贡嘎机场为中心的五大机场网络,开通国内外航线48条,通航城市29个,高峰期每天进出西藏航班有100多架次。如果以平均每架次150人计算,对于西藏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随着航线的成熟和飞机性能提高,目前已有9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西藏航线,航线时间也不局限在早上,从早到夜都有航班。西藏也有了自己的基地航空公司西藏航空公司,并且还有了自己的女飞行员。
西藏航空女飞行员王佛慧,在一次成都到拉萨的中秋之夜的飞行后这样说:“当天拉萨的能见度很好,月光明亮,照着周围雪山的倒影十分清晰。这样的景致,美得让人窒息,也只有坐在驾驶舱中的我们才能看到。”
祝愿西藏在未来的发展中,腾飞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