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枣庄才三天,周教授已与29名运动员通过了电话,而微信联系的次数,就更多了。周家骥在上海智运会代表团中身份比较特殊,不是教练、不是队员,也不是医生,而是代表团的心理顾问。在参加本届智运会的49个代表团中,专门配一个心理顾问,还是很少见的。
“我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运动员出成绩,主要靠运动员自己和教练员的努力,我的目标,是尽可能让队员们消除各种心理因素干扰,让他们的训练水平正常发挥出来。”周教授还给他的工作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跳一跳,够得着。”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赛信心不是很足的队员。
“所谓‘跳一跳’,就是要鼓励队员敢于往较高的目标冲一下。而‘够得着’,就是指这个目标的设定,必须是有可能达到的。”只有这样,他才能通过与队员的言语交流和分析疏导,让队员们建立起信心。周教授举了一个小棋手的例子,说这名小棋手遇到的对手都比他大,所以有点担心,怕输棋。“我跟他交流时做了客观的分析。‘你怕他也是很正常的,但他更怕你。你想,大人输给小孩子的话,他会怎么样,他会感到更没面子啊。’这么一说,这个小朋友自己也笑了。”
作为国内知名运动心理专家,周教授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与上海市体育局合作。他与队员交流并不只是简单的“洗脑”,还教给队员们很多心理放松和自我评估的方法。“有一种只要化十分钟就能做完的心理放松自我练习法,我教给了好多队员,对于消除紧张,会有点作用的。不过,这不像退烧药,一片下去,马上会看到效果。我们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需要较深入的沟通。”
至于心理辅助训练对运动员提高成绩到底有没有好处,周教授说自己不便评价。上海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国强是很认可周教授的工作的。“怎么会没作用呢?周教授研究运动心理数十年,经验非常丰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许多工作单靠领队和教练做,是不行的。”
这两天记者一直想让周教授讲一个体现心理辅助训练作用的例子。周教授说:“现在比赛还在进行,有些队员跟我讲的比较私密的事,也不方便说。”不过,他讲了一个不久前在上海青年男足的事。“那时成耀东叫我去,说有一个队员赛前无论如何也吃不下东西,比赛完了,就没问题了。这是赛前紧张产生的应激反应。我让他每天坚持做心理放松练习,坚持了一些时间,比赛前终于能吃点东西了。”
虽然从上海师范大学退休了好多年,周教授精力依然充沛。“我非常喜欢与运动员交流,很多运动员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增强队员的自信心和自我调整能力,把他们的最好状态在比赛中能发挥出来。”
本报记者 王志灵
(本报枣庄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