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呈现增速放缓的局面,上汽乘用车将如何破局?
王晓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难回答的。我希望讲两点。第一是我们的“蓝芯”。相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差距最大的是在动力总成方面。此次上市的荣威360,是荣威品牌第一款搭载“蓝芯”动力总成的车型,这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上汽在动力总成上已经取得了突破。
从动力总成上讲,“蓝芯”标配的是SGE和MGE的发动机,变速箱是由自己开发的6速TST、7速TST。我们传统的动力总成,大发动机是2.0T,小发动机是1.4T、1.5T。在传统变速箱领域,上汽已经拥有非常强的技术水平了,一般的手动变速箱对上汽来讲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另外一个就是“绿芯”。我们现在有荣威550PLUG-IN插电强混,明年我们还会有两款插电强混的产品出来。我们在插电强混上有优势,大家开一下2015款的荣威550PLUG-IN插电强混,你会对新产品的技术和上汽在软件上的能力有所了解。上汽未来会不断推出插电强混的产品,除了明年有两款以外,后年还有,基本会覆盖10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包括SUV。
今天荣威360的价格大家也看到了,1.4TGI SGE发动机,配7速的变速箱的动力组合,其他同级合资品牌的价格都在14万元以上。同样的性能,最好的价格,同样的价格,最优的性能。在同级别里面,你会发现荣威360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能不能简单评述一下“芯动”战略之后,上汽乘用车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晓秋:荣威360是荣威品牌第一款采用了“蓝芯”战略的产品,未来我们所有产品都会采用“芯动”战略的动力总成技术。“芯动”战略发布以后,上汽进入到整个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第二阶段。未来,所有核心技术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明年新车上市以后大家就会知道,我们的所有产品方向,从哪里走,怎么走。未来整个节奏,会比我们前一段时间走得更快。
我们插电强混的所有软件全部是自己开发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想被别人掌控,我希望有我们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我们所有的品类都是自己做的。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发动机做出来,而是把发动机所有标配的底层软件到应用软件,全部都自己做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发体系。未来对软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对这个方向看得非常清楚。
上汽自主品牌这两年在动力总成、软件、互联网方面都有领先行业的大的动作,投入的金额也特别大,现在对投入的效果满意吗?
王晓秋:上汽投资这么多,这其实是一个过程。就像建造一栋楼宇需要10个亿,当投入9亿的时候,这栋楼仍旧没有造好,那么别人一定会问,你干嘛要投入这么多,不还是没有建造好吗。
我相信,大家都会认同我的观点:中国要从一个汽车大国变成一个汽车强国,不是简单地依靠外来加工能力就可实现的。如果中国的汽车都要依靠国外技术来支撑,中国汽车产业还能够走得多远?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车企合资合作30年以来,仅仅是掌握基本的制造技术,我们就已经花了那么多年。中国汽车工业也同所有其他工业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来发展。想要实现飞跃,将会是一个最痛苦的过程。当下,上汽说要创新,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开发每个系统,以此来缩小与其他车企之间的差距,最后才能够走到世界前列。
随着车市发展,如今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的分水岭变得越来越小,和其他竞品相比,上汽在A级车板块具备什么突出优势?
王晓秋:正面竞争永远是需要的。上汽希望产品的品质、操控和性能都能够达到与合资企业一样的水平,而我们的价格却是亲民的,也就是与自主品牌几乎一个价格。而对比其他自主品牌,上汽希望自己的品质和技术带给客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中国消费者将会越来越成熟,适当的超前是需要的,我们始终要把握整个市场的变化趋势,也就是客户的变化趋势。未来,所有细分市场的竞争都会一样激烈,而车价则会一直不断往下走。
我们希望,从荣威360开始会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找到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原来我们完全按照合资品牌的发展路径来发展,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并不对,因为大家品牌不一样,技术成熟度也有差异,上汽乘用车必须找到自己的路线,因此,我们在自身的发展理念做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这些改变将会体现在明年全新的下一代汽车产品上。 本报记者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