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全国科普日”活动周日将集中亮相,市民希望——~~~
“全国科普日”活动周日将集中亮相,市民希望——~~~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科普日”活动周日将集中亮相,市民希望——
精彩不只一日 科普好戏天天有
马亚宁
■ 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科技馆共同发起的“筑梦阳光·科普之旅”活动今天上午举行。近百位智障、肢残、先天性疾病等特殊孩子及其父母,来到上海科技馆感受动物世界的科学故事,聆听有趣的科普讲座,体验科学知识新玩法。图为孩子们上午观看科技馆里的机器人表演 本报记者 马亚宁 张龙 摄影报道
  5趟科普地铁开动,带着微博线上线下玩科学,百名青少年创客“大暴走”,800多个科普项目市区联动……本周日,一年一度的百姓科普大餐——2015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将集中亮相。爱科学、乐科学、享科学、玩科学,让更多市民重拾孩童般的科学好奇心,保持青年般好学的热情,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肥沃的创新土壤。这就需要让绚丽多姿的“科普日”不只是365天中的某一天,而是成为一年中的每一天。

  科普大学

  线上线下都精彩

  “科普日”尽享免费的科学盛宴,已成为上海每年秋天最有内涵的“娱乐嘉年华”——听讲座、逛场馆、寻科学足迹、观科普大片,一整天的科普“协奏曲”让人流连忘返。家住虹口的老先生李泓已经在家门口的社区科普大学里,提前尝鲜了“科学美味”。上周末,他和老伴一道参加了社区举办的“科普一日体验活动”,上午听科普讲座“膳食营养与健康”,下午“跟团”去位于宝山的长江河口博物馆,中午还看了一场短小有趣的科普微电影。

  今年3月,市科协开始打造“上海社区科普大学”——老师是上海科学界各专业领域的名家名师,课程内容既有公共安全、营养健康、医药卫生、信息安全、智慧生活等百姓身边的科学热点,更有太空探秘、低碳生活、军事科技、新能源开发等有趣的科学前沿。当然,社区科普大学的“校舍”不必再造,上海各区县完备的社区教室是现成的科普课堂。值得一提的是,试运行的网络平台版“社区科普大学”将于“科普日”期间上线。同时,手机里的“云中科普学堂”也正在内部测试。

  下载“云中科普学堂”,就像在手机里聘请了一位博学多知的“私人科学家”,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随时求证纷纷扰扰的“科学流言”,点播科学大师云集的上海科协大讲坛、预约层出不穷的最新科普活动……“借助‘互联网+’,市民随身携带‘科普学堂’,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等限制,实现全程全时空的科普学习。”

  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富晔告诉记者,上海社区科普大学网络平台试运行不久,注册用户数已经达上万人,平均每小时1000位学员实时在线“玩科普”;手机客户端“云中科普学堂”尚在内测,也拥有了2万注册用户,定制的个性化课程组合超过上千个。

  科普新品

  技术不断翻“花头”

  科普天天见,仅有讲座、展板、路演“老三样”,再新奇的科学内容也容易被闷住,让人腻。创新优秀的科普产品,寻找撬开科学坚果的利器!2012年开始,上海科普e联盟在国内首创,彻底打通了优秀科普产品与科普公益活动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只要你有新奇有趣的科普产品或形式,就可以上传“招商”;只要你有科普需求,就可以上网定制。截至2015年上半年,科普“e联盟”平台上线的各类科普产品已经超过3700件,包括科普动漫、科学微电影、科学机器人、科普3D打印等最新的科普产品,打造出一批观众喜闻乐见、颇具新引力的科普原创产品。目前,该平台吸引全国10余个省市的400余家科普产品研发单位加盟,线上线下年交易额近500万元。

  全新的传播手段和科普技术,让365天的科普“营养餐”成为可能。踏上科普地铁列车,科普宣传贴画现代感十足;南京路、淮海路等商圈大屏上滚动播出大片式的科普微电影,夺人眼球;杨浦区宁国路上的院士主题地铁站,“科普日”期间闪亮登场;人民广场15块电子屏联播“科普宣传秀”,组合成震撼人心的科普矩阵……只要稍加留心,市民不难发现身边的科普元素正在越来越时尚,科普产品日益多样、科普高科技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随处感知,随时获取,成为各种科普新品的共同“关键词”——想科普时就科普,市民可以根据兴趣随时“加餐”。家住复兴路的王阿姨接孙子幼儿园放学后,总爱牵着孩子到南昌路上“绕远路”。这里有十多个典雅大气的“时尚科技之窗”:嫦娥探月、航母揭秘、蛟龙号巡海、人工智能以及实时互动的增强现实技术等,尽显我国最新的技术进步成果;PM2.5动态成因、北斗卫星导航展望、全息虚拟成像技术等,让高科技对接百姓生活。“这条路边的科普长廊,形式新颖内容形象,十分适合解答小朋友常常问的‘十万个为什么’。”

  高校实验室

  不妨适度多开放

  每逢“科普日”或是科技节,热门科普场馆半价、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科普教育基地总动员,总是最受市民追捧。特别是一些养在深闺的科研圣地,每逢开放总是收获“全民好奇心”。去年5月上海科技周期间,超过1.3万市民走进近百个向公众开放的科研院所、高校的实验室。“难得一见,只是想开开眼界”成为许多前来参观的市民的心声。于是,上海大学数学系、上海交大的粒子物理与宇宙学实验室、中科院光机所等听上去“不知所云”的高校科研场所变身“最受欢迎”实验室。

  让实验室科普焕发真正的“科学之光”,解决之道在于,首先缓解市民的“科普饥渴”——大学实验室应该向公众适度定期开放,而不是几年才开放一次。据了解,在美国大学向公众开放是很常态化的。几乎每个月都会请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为公众作科普讲座,每逢正式的开放日,科普传播的规模和影响力会特别大。特别是,当孩子走进实验室,犹如钻进了科学故事书里的神奇实验室,会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对科学产生兴趣。

  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实验室开放的可能机制。今年最新启动的上海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引进12家高校实验室共建科学实践工作站,面向更多青少年敞开科普怀抱。与此同时,有条件开放的重点实验室也会逐步通过平台向社会展示,并探索在网上预约参观的渠道。

  科普场馆

  抓住观众好奇心

  上海拥有丰厚的科普教育资源,国家级科普教育活动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国600多家最有看头的优秀科普教育基地,80多家来自上海。不过,上海300多处的科普教育基地中,除了久负盛名的上海科技馆和新开不久的上海自然博物新馆之外,许多科普场馆依然是鲜为人知,有些更是只在“科普日”热热闹闹,平日里门前冷落。

  如何才能让市民来了一次还想来,即使没有科普盛会,也愿意常来看看?上海科技馆堪称最佳实践者:不断推陈出新互动性强的科学教育活动。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上海科技馆是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众多游客来沪必游科技馆。暑假期间,上海科技馆整体客流量达到85万,即使有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分流,日均客流量依然与去年持平,天天超过1万人。

  “由于互动性极强,还引进乐高、STEM等国际前沿的科学教育理念与形式,每场活动刚发公告,不到两天报名者就达到一两万。”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娴告诉记者,以“达人带你逛”为例,每期邀请一位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或专家来到现场,带着观众逛展区,并针对某些特别有看头的展品,细细剥开其蕴藏着的科学内涵。观众第一次到科普场馆走马观花,新奇展品最吃香;第二次或第三次再来时,一定要有值得慢慢品的“新发现”。“深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群观众的科学需求,有针对性的创新科技教育活动,才能让科普场馆有内涵有看头,提升展品展项的科普能力,由外而内地吸引人。”

  本报记者 马亚宁

  相关链接

  2015上海市“全国科普日”重点菜单

  本届科普日活动以“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为主题,市区联动共组织800余个科普项目,将科普大餐送到每一个市民的身边:

  ■ 带着微博玩科学活动,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宣传互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科普场馆,形成人人参与、随时随地科普的良好氛围。

  ■ 科普日期间,“科普号”列车还将全新覆盖五条线路;地铁人民广场站以“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为主题的15块大型灯箱向市民展示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 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日活动集中推出的三大板块、21个子活动,从线上到线下,预计将有10多万师生和社会公众参加,其中“创客大暴走”活动,以“未来智慧城市”为主题,吸引了沪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近百名青少年创客参与挑战和展示;深入基层的社区科普大学通过“四位一体”学习平台的打造,实现了线上、线下、开放、弹性的学习方式。

  ■ 推广“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百家示范单位”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百个示范项目”,全市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策划了丰富而精彩的科普体验活动,连平时难得一见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实验设施也敞开大门和市民零距离接触。

  ■ 2015“科学足迹”城市科普定位挑战赛: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科普性质的城市定位活动,是时下流行的城市定位健身活动在科普活动中的运用。挑战赛通过网络向全市招募参赛者,组成5支队伍,由上海科普日主会场出发,使用脚印版地铁一日票,以乘坐地铁的低碳出行方式,完成对3家科普教育基地的定位任务。

  ■ 全市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策划了丰富而精彩的科普体验活动,连平时难得一见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实验设施也敞开大门和市民零距离接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精彩不只一日 科普好戏天天有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精彩不只一日 科普好戏天天有 2015-09-16 2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