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今日从上海地铁运营方处获悉,从现在起,运营方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逃票稽查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考虑首次尝试将记录逃票者行为、“真容”的图像通过官方微博等适度公开,让全社会参与监督。
地铁逃票屡禁不止
钻进钻出或跨越闸机、两人并杆进出闸机、非法使用残疾军人证等免费乘车证件、冒用他人敬老卡……记者从地铁运营方处了解到,每一天,这些逃票、乘“霸王车”的行为都在上海地铁14条线路上不断上演。
“地铁逃票现象可以说是屡禁不止。”上海地铁相关人士无奈地告诉记者。按照《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对无车票或无效车票的,由车站人员加收5倍以下的票款;冒用证件的,由执法人员实施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使用伪造证件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于冒用证件和使用伪造证件的,还可以将个人信息纳入到市征信系统。
但事实上,稽查人员坦言,这样的处罚措施,似乎并不足以震慑逃票者。“一方面,当逃票行为被发现后,处罚结果往往要比多次逃票‘省下’的车费少得多,逃票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专业稽查队伍力量有限,不少逃票者抱着侥幸心理,依然‘照逃不误’。”
公开逃票者“真容”
上海地铁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逃票行为的整治,将持续进行、毫不松懈,“以坚决的态度治理逃票。”一方面,从现在开始,上海地铁运营方将在日常逃票稽查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逃票稽查专项整治行动,针对乘客逃票以及车站其他违规现象进行联合执法。
另一方面,运营方透露,一种新的监督模式也在探索之中。“我们考虑将逃票行为的图像记录,在合法依序的框架下适度公开。”
据介绍,届时,上海地铁官方微博或将作为公开逃票者行为的平台,对于在上海地铁全网络14条线路所有车站的逃票行为,随机选取进行公开;而逃票者行为的图像记录,则为逃票现场画面,且这些逃票行为是未被稽查人员发现或者及时处置的。计划通过官方微博等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发布记录逃票者行为的图像,由网友、市民乘客对于这些行为加以监督。
记者了解到,在运营方公开的逃票行为图像记录中,不排除会有让逃票者清晰“露脸”的画面,“我们针对的不是逃票者个人,而是逃票的这种行为,希望用真实的记录亮出真相,让逃票者的行为接受社会的监督。”
是否侵权引发热议
这样的曝光方式是否可能侵犯逃票者的权益呢?
“逃票行为,基本发生在地铁站进出站闸机处,属于典型的公众场所。”上海广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轶认为,虽然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并无明确界定,但在地铁车站进出站的行为,认定为非隐私行为当无疑义,“逃票又是违法行为,行为人更应知晓可能遭到视频监控乃至遭受处罚的后果。”
潘轶同时指出,尽管视频画面会涉及逃票者形象,但法律对侵犯肖像权的认定标准是十分明确的:“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曝光逃票行为无任何商业性,并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
上海中夏旭波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晓茂则表示,地铁管理部门在曝光逃票等不文明现象时,还是应当尽可能采取谨慎克制的手段,“在选取曝光的画面时,不应刻意突出或者丑化逃票者的形象,不应附加任何评述乃至贬损的文字,要用文明的方式去曝光不文明行为。” 新民网记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