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所有叛乱地方
“伊斯兰国”攻下了伊拉克的拉哈比;他们控制着利比亚苏尔特湾附近;他们在叙利亚被库尔德人抢走了泰勒艾卜耶德……这些中东地名对普通欧洲人来说可能没有意义,荷兰少年范林格却了如指掌。
范林格刚高中毕业,喜欢穿连帽衫,看上去并无特别之处,但他比大多数同龄人甚至大多数欧洲人都更了解“伊斯兰国”不同分支的行踪:他们的进攻路线、占领的地区和打败后被迫撤出的据点。
范林格从未去过这些地方,但他趴在阿姆斯特丹从小住到大的卧室书桌前,用电脑绘制出一幅幅详尽的前线地图,再上传到社交网站共享。美国有线新闻网、《纽约时报》、德国《明镜周刊》等权威媒体都采用过范林格绘制的地图。
范林格关注的不仅是“伊斯兰国”,还盯着“叙利亚自由军”、“救国阵线”、黎巴嫩真主党、利比亚“津坦旅”、尼日利亚“博科圣地”、东乌克兰分离主义组织。总之,他关心“所有发生叛乱的地方”。
超过1.4万粉丝关注
范林格对中东局势的兴趣源于4年前的一个夜晚。当时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介绍埃及政治动荡的节目,看到开罗解放广场上那些愤怒的年轻人。于是,他在完成学校作业时选择以叙利亚内战为主题。
他在谷歌上找到叙利亚地图,填补上自己搜集到的战争相关信息,用不同颜色标注不同叛军及其活跃区域。他联系在战区的人道主义活动人士,赢得他们的信任,从他们那里获取最新前线消息以及和前线战斗人员直接沟通的机会。据他自己统计,光是叙利亚内战地图就动用了超过1100个消息来源。
每做一幅地图通常需要好几周时间,因为他还有学校的功课要应付。他用的工具没什么复杂,只是最普通的微软“画图”软件。“我对电脑并不那么在行。”他说。
他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推特、脸书、YouTube等社交网站。“比如我在脸书上看到一个反政府武装宣称夺取了一个小村庄,我会等其他信息源也有了报道,或者武装人员发布了在那个村庄活动的视频,才会在地图上作出改动。”
超过1.4万人关注了范林格的推特账号@arabthomness,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很多人来自著名智库,是中东事务或政策专家。
提醒灾难仍在继续
2014年1月,范林格第一次将叙利亚内战地图发布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马上引起关注。
“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看到其他地图没有区分清楚‘伊斯兰国’与其他反政府军的活动区域。”此后,他不断根据最新战况更新地图,并把眼光拓展到伊拉克、乌克兰、索马里、巴基斯坦,甚至非洲国家马里北部,因为在那里也存在“基地”组织和柏柏尔族武装的混战。不过,最受关注的还是叙利亚地图。
“我想让大家知道这个国家叛军的活动状况。”范林格说,“我也希望告诉准备去那个地区报道的记者,哪些地区是最危险的,还希望显现出各方战略的发展方向。”
范林格现在已高中毕业,希望当一名自由撰稿人,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他的推特账号如今不止发布地图,也会转发战争死难者和袭击现场的照片。他说,媒体对战乱地区的持续死难已经有些麻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记录提醒大家:“尽管这些事件不再上得了头条,但它们仍在日复一日发生。”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