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申请。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介绍,《南京大屠杀档案》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至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至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至1956年)。
中国于2014年申报的另一个项目《“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此次未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据悉,《“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主要包括了1931年至1949年关于“慰安妇”的档案,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
世界记忆工程又称世界记忆遗产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目前,中国已有《清代大金榜》《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10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本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一事,日方一直表示反对。中方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我们注意到日方近来采取了很多动作,想方设法阻挠中方的有关申报。我想强调的是,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中方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提出上述申报,有助于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人民认识侵略战争的残酷性,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捍卫人类尊严。
华春莹说,日方有关言行再次表明了其不愿正视历史的错误态度。
本报讯(记者 赵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参加了在阿布扎比举行的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
苏智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慰安妇档案落选世界记忆名录,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不择手段的干扰,再次暴露了日本政府拒不认罪的立场。
苏智良表示,没有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能改变日本当年军队性奴隶制度存在的事实,还有那么多的慰安妇在世可以作证。他表示,今年将联合韩国继续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