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禄表示,虽然自己尚未尝试过私厨平台,但很支持这个新兴事物,“不光是分享美食,也是小型创业。私厨平台的兴起,也体现了现在老百姓兜里有钱了,对生活品质更有要求了,许多人从跟风吃到上网找美食。”他也对食品安全隐患表示关注,目前政府监管缺位,行业规范尚未形成,“只能期望从业人员自觉,消费者需要学会选择。”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私厨平台的社交功能尤其值得思考。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徐珂表示,上陌生人家里吃饭,请陌生人到自己家吃饭,想在这种陌生人饭局里认识朋友,这种时髦现象反映出“中产阶级对拓宽自己交际圈这个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白领阶层日常工作、生活圈子相对封闭,对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就有“强烈的驱动力”,“这些陌生人饭局里蕴含着他们未来发展的机会”。
徐珂认为,任何一种活动,功能越是多样化,生命力就越强。“美食加上社交,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人既享口福,同时结交朋友,活动本身的生命力因此加倍”。但是,他表示,现在类似的活动有很多,“比如最近热起来的马拉松,催生了很多白领自发组织的长跑俱乐部。”就满足拓展社交圈这个需求而言,运动+社交的活动要比餐饮+社交更强大。原因在于,餐饮+社交中,饭局的提供者需要会烧菜、有能力并愿意提供场地,门槛较高,所以饭局的供给者是少数,且食品安全问题始终会是餐饮+社交的掣肘,而运动+社交就不存在上述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