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居”联合议事
园南新村是个完整的街坊,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有4000多户居民,分别设有一村、二村和三村3个居委会,聘用一家物业公司。今年年初,3个居民区党总支在长桥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开展“三居式”联合自治模式:每月开一次“居居联动议事会”,3个居民区书记、主任、各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参加,共同商议小区公共事务,不少小区管理的疑难问题通过协商迎刃而解。
去年12月,居民楼的防盗门安装单位经营不善倒闭,维修保养不到位,新村多个楼道的防盗门无法正常使用。经过“联动议事会”协调,决定先在园南一村试点,建立居民报修登记、物业上门维修的制度。方案得到了居民认可并运转正常后,被园南二村、三村“效仿”。
设“孝心”停车卡
园南新村是个老小区,没有规划和建设停车场,车主无序停车、进出拥堵的矛盾越来越突出。3个新村“三驾马车”协商后决定,去年12月起园南一村、二村、三村建立机动车自动化管理系统,在3个居民区实行单循环通行的基础上,在小区门口安装道闸,并派专人值守。
老小区停车难顽症解决了,物业停车费收入也增加了。物业经理提出了一个“暖心计划”:把多收入的一部分费用回馈于社区。园南新村的独居老人多,许多年轻人成家后和父母分开住,开车来看老人,超过1小时小区就要收停车费。于是有些节俭的老人算好时间,几句话一聊,一看要收费了便催促子女离开。为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定定心心坐下来聊聊,物业经过联席会议商议,出台了一项人性化举措:直系亲属开车进小区看老人,经申请审核后可发放停车照顾卡,全年只需200元。目前这个做法在长桥街道其他小区推广。
“三居”资源共有
“三居式”自治模式打通了小区间隔墙。园南一村活动室硬件条件较好,去年建成了包含数字电影室、自助图书室、网络学习室和文艺展示厅的“三室艺厅”,现在成为三个新村的“公共会客厅”;二村的“美食沙龙”、三村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团队都走出本小区,“买汏烧”们交流技艺,慢性病友们互相勉励;园南一村有一个心理驿站名为“新八客”,如今成为“三居”老人共同的心灵驿站。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