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举行~~~
上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举行~~~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举行
“一团一策”展望五年
“一人一策”关注青年
朱光 郭新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自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文艺,得到了上海这个文艺重镇的高度重视和实干践行。昨天在沪举行的上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既对近一年来的文艺硕果进行了总结,也展望了今后5年上海的文艺规划。

  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他要求,要紧紧围绕中国梦时代主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和时代主旋律,努力担当起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的使命;要牢牢抓住创作这个中心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推动文艺发展从“高原”走向“高峰”;要切实加强组织引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创作规划,强化阵地建设,积极营造出作品、出人才、出影响的良好创作环境。他希望上海文艺工作者不辜负中央和市委的重托,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创造上海文艺繁荣发展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团一策”全面铺开

  为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提出了“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激励创作、鼓励演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扎扎实实把上海文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上海又公布了《关于推进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了多项举措。其中,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各艺术院团个性的“一团一策”,已经在本市18个院团全面铺开。

  虽然18个院团基本可分为交响、芭蕾、歌剧等“世界语言”;京昆等“民族语言”和沪剧、滑稽戏等“本土语言”三大类,但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是会依据每个团的特质形成“一团一策”,亦即每一个团都要根据自身特色制订符合规律的策略。而且,一团一策基本落实后,还将进行为期5年的细化践行。京剧院、淮剧团在剧目积累充分的基础上推出“演出季培育市场”的理念,与国际接轨,向交响乐团、歌剧院的常规做法看齐。上交梳理人才梯队可谓“人尽其才”。之后,该团率先进入“乐器管理模式”的创新尝试,可谓“物尽其用”。团长周平表示,登记造册后发现的可能闲置的乐器,将通过慈善捐赠、教育使用、社会拍卖等途径,使乐器发挥最大效益。

  而缺乏剧场的院团,则进入“场团合一”的最佳模式,使创作计划、演出日程、人才培养都有足够的硬件“容纳”,心安就是家。上海歌剧院将拥有上海大歌剧院,这将促进歌剧院为“新家”储备剧目。在已公布的2015-2016演出季中,他们将推出33台58场演出。上海滑稽剧团也没有固定场所,为此,他们将租借马兰花剧场定点演出,并定名为“上海喜剧码头”。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年内将在长宁区建成,届时上海芭蕾舞团也将拥有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继而形成演出季规划……

  “一人一策”尝到甜头

  文艺靠创作推动,创作靠人才实现。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决定着文艺家的最终塑形。上海文学艺术奖时隔12年,于去年重启之际,又催生出“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制订“一人一策”,将为艺术源流承上启下。

  上海杂技团独具慧眼地引进了一名河南大学毕业、曾在中关村工作的“IT男”巴建国。他虽然“零演出经验”,但对演出却满怀热忱。在2013年法国明日杂技节上,他的《舞空竹》夺得金奖。上海歌舞团则在面临舞蹈演员流失的境遇下,通过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邀请外省市5位优秀演员落户上海,对招兵买马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进而使2014年的入团人员猛增到13人。

  用好人才的策略还体现在跨国人才交流上。2017年演出季中,上芭首席演员吴虎生将与来自辛辛那提芭蕾舞团、纽约芭蕾舞团或维也纳芭蕾舞团的优秀演员“交换首席位置”。吴虎生将登上欧美演出季的舞台,上海则将出现“外国首席”芭蕾舞演员,由此更加显现“国际文化交流码头和源头”的态势。

  “互联网+”添翼影视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上海孵化了一代又一代影视大家、文化名人,如今,上海正伸开双臂,迎接影视新时代的到来。开创了新喜剧模式的电影导演徐峥,如今依然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擅长描写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编剧王丽萍,也供职于上影集团……好莱坞谈了8年半都没造成的电影博物馆,上海用3年多时间就竣工了。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海电影票房为15.7亿元,比三年前增长了31.9%,2014年票房超过18亿元。上海电影票房已连续7年、每年以两位数的幅度保持增长。

  去年10月27日,上海正式颁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基于不低于2亿元资金支持,上海电影企业的版权收入、发行收入等均免征增值税,鼓励上海电影企业“走出去”等若干政策,为上海影视业创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批优质影视作品因此落户上海。2015年,上海将力争完成50部影片,其中包括5部重大作品、5部新人新作、5部票房佳作。主旋律题材有《魔咒钢琴》《杜立特》《寄居者》。合拍片有中韩合拍的《浪漫满屋》、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中突合拍的《迦太基茉莉》、中法合拍的《勇士之门》等。商业类型片方面有赵薇的新作《没有别的爱》、郭敬明的《未来未来》、巩俐和刘嘉玲等主演的《中国大妈》等。艺术片有《一九八三》《七月与安生》等。徐峥、赵薇也正在把工作重心移到上海来。

  今年7月5日,著名导演陈凯歌成为上大电影学院院长,并承诺“不做空头院长”,9月25日他开讲第一课——“90后”是中国电影新希望。这个观点在相当程度上基于“互联网+”。互联网+,确实给影视带来了爆炸性成长。由优酷土豆集团成立的合一影业透露,他们参投的电影《后会无期》《匆匆那年》《万物生长》等颇受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5后、90后电影观众的喜爱。而他们参投的大片《智取威虎山》《白发魔女传》《窃听风云3》等,也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抉择。“互联网+”带来了对受众喜好的深度分析,也回答了“具备怎样特质的电影才能覆盖更广大的观众又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这一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游戏营销授权、商业素材授权等方式,网络公司不仅打通了网络与影视的产业链,也拥有了实现梦想的雄厚资金。 

  首席记者 朱光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英特别报道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时政·要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民生速递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互动
   第A22版:家装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珠宝
   第C04版:潮事
“一团一策”展望五年 “一人一策”关注青年
发言精粹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3“一团一策”展望五年
“一人一策”关注青年
2015-10-23 2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