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比赛项目和场馆间切换,与各种体育相关人士交流,其中自然不乏谁是“希望之星”的话题,但成绩不再是主题,这也是青运会的一大进步。
将观念转化为行动,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此青运会组委会费了不少心思,设计的文化教育活动超过百场,种种举措都让人看到,青运会正在努力摆脱旧有的办赛模式和理念。如果与青奥会相比较,略显空荡的青运会赛场还是少了一些年轻观众的身影,亲临赛场,同龄人的示范或许是最好的激励和教育。
首届青运会节俭办赛,从南京青奥会买了不少打折品,但是也许在另一些方面,青运会更要向青奥会学习。为了让运动员快乐起来,首届青奥会在设项方面就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运动员在体质和心理上的特点,缩短了一些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时间,一些集竞争性、趣味性以及励志作用于一身的奥运衍生项目,成为青奥会的一大亮点、一大品牌。而在这方面,青运会的新意显得还不够。
不过已经开始转变,就是一大收获。一叶知秋,这个秋天,就从收获青运会开始吧。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