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也爱摄影
近日,上海市文史馆在艺术沙龙举办“取景神妙——陶冷月民国写真展”,展出陶冷月上世纪40代前后的摄影作品80余幅。
陶冷月是近代海派山水画家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家,但他的摄影实践却鲜为人知,他谢世后,留下了近800幅摄影作品,由其儿子陶为衍保存至今。对陶冷月摄影作品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摄影理论家顾铮发起。
陶冷月热衷摄影几乎与他的绘画创作同步,他于1923年购入摄影器材,开始拍摄所见,实录游踪。此后,摄影作为他的业余爱好,在他的生命中延续达数十年之久。在陶冷月留下的照片中,除了各地风景,也有少许人文影像。
服从自己兴趣
作为一位爱好摄影的画家,陶冷月的摄影不追随潮流或曲意逢迎某种美学趣味,他坚持志业,一路前行,他的拍摄只服从于自己的兴趣,服从于“存在过”“看到过”这一看似简单的摄影真谛。顾铮认为,中国现代画家如何认识摄影,以及如何进行摄影实践的资料目前并不多。此次陶氏后人将所藏公布于天下,数量充分,相信对于研究摄影与美术的关系以及摄影在现代中国的接受度等课题都有极大的帮助。
陶为衍回忆说,他父亲曾说过,拍照不是为了今后临摹,“照着照片画是画匠,看照片是为了回到当时出游的意境。”照片可能是他营造画面、提升画面意趣时的某种视觉保障。
此次展出的陶冷月代表性摄影作品,大多收录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取景神妙——陶冷月民国写真》。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