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翻译家草婴先生逝世,身后留下的是追思和敬意。对于草婴,人们推崇的,就是他所取得的译著等身的成就,以及在翻译上修习不辍、精益求精,力臻“信达雅”境界的精神。
我们不愿意做“井底之蛙”,就非常需要翻译家。但是,当下有翻译家境界的译者太少了。翻译事业变成了由承包商、分包商、操作工组成的产业链条,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翻译作品,难免出现许多粗制滥造品,招来许多的责难和怨言。不过,在这样的表象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翻译,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活,它营造的是一个精神世界,翻译还需整个社会的尊重和欣赏。要避免“垃圾翻译”充塞我们的阅读空间,避免翻译质量每况愈下,还须相关管理部门和高校、出版社等,为“信达雅”的翻译开路,以守住这一方历代翻译家经营的精神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