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看世界城市文化如何亲民?
程国政
■ 总督岛鸟瞰
■ 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秘书长、英国BOP文化创意产业咨询公司总裁保罗·欧文斯在演讲
■ 总督岛——树屋
■ 总督岛标识
■ 圆屋剧场
■ 圆屋剧场透明大水箱中的性感水中舞
■ 圆屋剧场——透明大水箱中的性感水中舞
  ◆ 程国政

  金秋时节,“2015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在上海举办,这次论坛目光瞄准的是“世界城市的公共文化”。何谓公共文化?论坛主持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世界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昌勇教授一语中的:“通俗地说,公共文化就是面向市民的文化。”

  ● 世界城市文化论坛是世界最大城市协作的纽带,今年驻足上海让老百姓打破了对论坛的固有印象,感受到它的亲民。

  作为世界最大城市的协作网络,世界城市文化论坛(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一年一度,年年秋雁南飞的季节就驻足上海。本届论坛会聚来自伦敦、柏林、纽约、芝加哥、多伦多、上海、香港、台北、深圳等城市的知名学者和业界人士,以“世界城市的公共文化”为题,探讨公共文化对于推动世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影响。

  “与人们印象中正襟危坐、束之高阁、冷冰冰的传统雕塑不同,前不久举办的深圳雕塑展强调自然、有机以及互动交流,像‘百年之音’和‘玩的风景’还可供市民‘把弄’‘游玩’”,来自深圳的专家说,生态、环保、跨界,还有最重要的“亲民”要素会是未来城市公共文化艺术的主流。

  会上,还有专家提到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城市规划。一个城市找准了城市主题文化,就能破解文化城市建设的密码,“亲民性就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命门”。

  ● 在参加论坛的国家中,英国以圆屋剧场大获成功,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能够尽情挥洒才情的场所,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不用西装革履就能入场欣赏的场所。

  论坛吸引了众多外国专家,会场里满满的都是国际范儿。一位名叫康岚(Conor Roche)的文化创意专家所讲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他作为英国BOP文化创意产业资讯公司副总裁、数字艺术专家受邀参与圆屋剧场的设计。

  圆屋剧场原是一家火车站的扇形车库,谁知建成15年后就因铁路运输业态变化而无法继续使用,怎么办?1960年,英京剧作家阿诺德·威斯克(Arnold Wesker)接手这个已停用的场馆,建立了名为42中心的剧场。1964年,威斯克筹集到足够资金(相当于今天的530万英镑),把剧场改造成集戏剧、影院、画廊、图书馆、青年俱乐部、餐厅和舞厅为一体的创意表演艺术中心。

  威斯克是一位愤青(虽然他不认可这个称呼),但他接手圆屋剧场时就立志打破艺术之间的界限。2012年,该剧场与全欧洲其他圆形剧场合作,打造360度全景新剧《扑克牌第一部曲:黑桃(Playing Cards 1: SPADES)》,该剧以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背景为主题,场景设定为沙漠中的城市拉斯维加斯。

  圆屋剧场外观独特,呈圆形尖顶,由黄砖砌成,是伦敦最易辨认的剧场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剧场不断利用其建筑特色来衬托演出内容,改造成功后,轮番上演的戏剧、音乐、马戏,每一场演出都是独特的,每一次演出剧场都要重新改造。“平日里,剧场就是一个空心的大棚子。像百变天后Lady Gaga臀部拉伤痊愈后第一次亮相就选择了这里,虽然这里只能容纳3000人,但没有座位,每个人都只有站着。”康岚介绍,自己参加了场内数字设计,这次装修花费50万英镑,剧场焕然一新。

  康岚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圆屋剧场在戏剧、音乐、多媒体等领域取得了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但圆屋剧场最成功是为各路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能够尽情挥洒才情的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不用西装革履、花很少的钱就能入场欣赏的场所,当然圆屋还具备了与时代共同进步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伦敦所有高大上的文化艺术场所都乐于与之合作。“呈现的作品和参与的项目真正实现了当年威斯克的愿景,结束了艺术神秘和自命不凡的一面。”康岚说。

  ● 总督岛,一个市民直接参与的艺术项目,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将文化立在第一位,这种文化艺术营造之道值得思考与推广。

  论坛上,纽约总督岛信托基金会主席的莱斯利·科赫的故事同样精彩,她说的是世界级的城市怎么样运营公共文化,总督岛是如何羽化振翮的?

  总督岛,现在已经是一处游客必到的艺术饕餮之地了。可是,2006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因为2003年前这里是军事基地,但这里一抬眼就能看到自由女神像。2003年,岛交给纽约市,荒了岂不可惜!于是,13万平方米(61公顷)就成了公共文化艺术的待开垦的处女地。

  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科赫觉得“总督岛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文化应是一切”。于是,科赫他们确立了“由纽约人创建,为纽约人创建”的公共文化艺术理念,我们开始一个一个项目的策划,我们把这些想法张贴在街头闹市、布置在人群交汇的地方,吸引注意、征求意见,观察大家的反应,征求大家的看法。“我们的做法颠覆了以前,我们相信总督岛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和表演共享的空间,因此我们不断地策展、搭建,吸引大众参与”,科赫介绍,这是一张图,看上去他们在草地上玩,但其实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树房,就是玩耍的地方,小孩大人都可以玩。爵士乐、甲壳虫汽车聚会,也是总督岛文化的一部分:公园里、街角边,往那里一放、一站,就开始了,好奇的人们就会陆续驻足,停一会,看一会,摇头摆腰扭一会儿,然后看看手机星期六晚上吃什么好,就走开了,“这就是纽约市民生活,艺术文化与生存状态的界限在模糊”。

  “我们还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岛上”,科赫指着图片说,这是一个非洲的鼓节,今年早些时候人们谈到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他们叫“生产消费者”,在我们的岛上任何人都可以创造这种文化。“上了岛,不花钱,看艺术免费(世界各地的艺术),人们一来就是一天,岛上人气越来越旺:因为要消费呀,食物也很有文化,”她说。

  在岛上,大家可以尽情地去摸雕塑;甚至在装置艺术作品中小憩,比如塑料瓶做的建筑里,你就可以欣赏、休息:原来废弃塑料瓶放对了地方就是艺术!当然,岛上还有亲子游戏艺术作品,比如“树屋”,大人孩子都可以在上面尽情戏耍,静坐看海,你想想,爸爸说“这个东西可以爬,孩子是怎样一副欢乐的表情;如果说,爸爸想和你一起爬呢?不乐翻了天才怪!艺术魅力就在于此。”“岛上还鼓励大家使用社交媒体”,她说,大家拍下看到的、录下听到的,传播开去,艺术就推广了,文化就传承了,推广传承的过程中,文化就平易近人了。

  总督岛上,艺术亲人。科赫说,岛上有一处雕塑,为因艾滋逝去的病患而立,作品上刻满了他生前认识的朋友、亲人的名字。“当你和这样的雕塑巧遇,了解了这些,你的心里什么感觉?我们身边可以有很多这样的艺术作品,甚至你不需要经受过专业训练,或事先得到这些艺术品的背景资料,也能够欣赏它;在你去听音乐、看现代艺术展的路上就与艺术作品相遇,你可以不花任何钱就享受了知识和艺术的美妙:这就是总督岛的文化艺术营造之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3版:“习马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动态
   第A14版: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特别报道/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物业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2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金融城周报/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
   第C12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读者俱乐部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夜光杯
   第C16版:阅读/连载
且看世界城市文化如何亲民?
多动脑子转个弯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C02且看世界城市文化如何亲民? 2015-11-07 2 2015年11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