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民传媒和陈强先生合作,推出一款尺寸为“300件”的釉里红当代陶瓷作品。其体积之大,器皿成器之完整,单色上釉后颜色渐层表现之完美,实属不易。
天光水色 彰显文人意趣
第十九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11日至15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陈强此次将展出近四十幅《山水风雅》系列作品,描绘自然天光水色层出不穷的奇景,这些画作,笔力峭拔,赋色随性,既有青绿山水的明丽,又有文人画的“雅逸”,色墨之间,意象之间,透出当代人对自然诗意的向往。身为上届艺博会最大的黑马,陈强的作品在预展上一个多小时就销售了24幅。
陈强这次的作品有别于传统山水画,他以流云之姿入画,气势磅礴而不失其韵,千岩万壑在行云流水之间绵延无尽。
《山市晴岚图》写夏日山川之景,峰峦、溪流、绿树、茂林、亭台、楼阁、长桥、栈道,画面“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数叠遥山丽如绮》远景是崇山峻岭直至天际,近景是绿松红叶错落有致,辅以云气、水流之虚白,好一派云光翠影。
《旭日照高林》用笔精细,以点线的勾勒表现局部山石,用色瑰丽,以色墨的渲染展现气势开合,使画面格调明艳又不失高雅。
《春日幽谷深》整个画面点线繁密,云烟、山石、江流、苍松互为依托,情与景会,意与象通,春日生机跃然纸上。
值得一提的是,陈强不仅继承了“吴门画派”古雅的笔墨情趣,更将之与“海派绘画”现代的审美眼光巧妙结合。大胆运用石青石绿色泽明丽的特点,随意赋色,随性赋色,既挖掘传统色彩表现单纯、简洁、富丽的设色特性,又强调色彩现代的表现性功能,达到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越自然的审美高度,从而拓展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和表现维度,建立了有别于传统的,与时代精神息息相通的现代审美趣味。
陈强多年来默默耕耘,深入研究笔墨技巧与文人意趣,颇受肯定。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评价陈强的山水作品“墨色润而不枯,墨韵多变而富有现代感,其画耐看又耐寻味。‘文人意趣’是中国画艺术风格的高度,陈强的画所具有的‘文人意趣’是他的品格所在”。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评价“陈强的中国画,是他个人情趣酣畅淋漓的抒发,是他主观和感性、客观和理性的高度融合,从而达到兼具意境和笔墨的境界”。著名美术评论家龚云表评价“陈强的山水画作品,对山水自然有着别出心裁的独特体悟,同时他又有着深厚扎实的笔墨功底,以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个性感受,风格多样,且能各得其妙,各擅胜场。”
臻品釉里红 以心应物,意到笔随
陶瓷艺术,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甚至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陈强此次也是首次尝试将绘画和陶瓷相融合,创作出这一当代陶瓷作品。
作为一位中国山水画大家,从纸到瓷,陈强希望可以在陶瓷上呈现一种与宣纸上完全不同的中国画作品。他表示,陶瓷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同样是创作,在陶瓷上与在宣纸上创作不仅所呈现的艺术语言完全不同,视觉呈现也不同。在宣纸上作画,严格的来说是架上绘画,而陶瓷所呈现出的四维空间,使人可以欣赏它的二度或者三度的形态,每一个视角所呈现出的视觉美学都不相同。不仅如此,陶瓷绘画还具备了雕塑的功能,使空间具有视觉审美上的改变。”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件作品,釉里红颜色极为难得。普通情况下,瓷器的烧制时间在12小时左右,而这件作品在景德镇烧制了整整一天一夜,期间废了两窑,是七件作品中唯一成功的一件。其体积之大,器皿成器之完整,单色上釉后颜色渐层表现之完美,实属不易。
陈强在创作该作品时,以苏州狮子林为灵感来源,充分运用当代陶瓷艺术具有的多元化视觉审美,分化了传统陶瓷固有的语言特性,结合了加上绘画、雕塑、装置的审美特征。对此,他详细阐述道:“古代釉里红瓷器的制作,追求于器皿整体的完美以及整体颜色的完美。当代陶瓷则不同,更追求于抽象的变化、意向的变化。艺术家的作品更趋向于他的内心,以此来做独立的创作。”
陈强 釉里红当代陶瓷作品:
《祥云满天》
新民晚报读者价36000元/件
新民传媒开具增值税发票
联系电话:13918473814 周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