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晚上22点的复兴中路,白天人流熙攘的思南公馆已渐渐清冷,而在其中的一间酒吧里,满是啤酒的味道和间歇爆发的笑声,好戏才刚刚上演。
每周三,这里都是单口喜剧“开放麦”演出,想参与者都可以随便上台。这并不是中国传统曲艺中的单口相声,而是在西方流行的单口喜剧(stand up comedy)。
小小的舞台,一个麦克风被摆在中间,“一个话筒,一张嘴”。台下摆放的椅子上早早就坐满了人。表演者大多是兼职,他们讲年轻人的挫折、讲在上海买不起房,努力逗笑现场的每一个人。
两年前,国内还只有一家单口喜剧俱乐部乐部,而现在,几乎每个夜晚,你都能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找到它。
这是我们的喜剧联合国
“功夫喜剧”吧看上去和上海其他酒吧没什么区别。但每到表演时间,都会有大批年轻人、外国人聚集于此,庆祝一场狂欢盛会。
它是中国第一家单口喜剧俱乐部。2011年2月,“功夫喜剧”吧主创者之一、澳大利亚人安迪·柯顿和朋友们首次在一家酒吧的角落里表演,观众的反应“难以想象的糟糕”,安迪说,“当时,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还无人知晓。”而4年之后,他们收获了大批粉丝后,即将搬到一个更大的舞台,带给更多年轻人欢乐。
“功夫喜剧”的成员来自各个国家、各行各业,每周举办四场演出,三场英文、一场中文,90分钟的时间里,你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老外用中文段子逗笑中国观众,安迪说“这是我们的喜剧联合国”。
这天的演出,邀请来了黄西和大山,表演者中,有来自美国底特律的Drew小龙医生,他精通普通话、包括湖北话、上海话,在中国生活八年,现在已经是中国各个单口喜剧俱乐部最喜欢邀请的老外。巴基斯坦人苏海,自称巴基斯坦第一笑匠。此外,更多的表演者,都是非专业出身,平日里他们的身份是IT工程师、外贸企业员工、老师,工作之外则原创段子、学习单口喜剧表演、逗乐别人。
一个人5分钟,从怕鬼、职场潜规则、家暴,到租房子、搭乘交通工具见闻、相亲,几位表演者的话题天马行空。底下的观众想笑就笑,不想笑就直接向台上吐槽——“好冷啊”。
上海、北京、深圳等特大城市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且精英人群相对集中,这样的单口喜剧圈子正逐渐形成规模,这些观众文化层次高、视野开阔、喜欢接受新事物,身上散发着浓郁的现代城市气息。
首次表演观众面无表情
徐益,英文名Storm Xu,上海为数不多能用中英文双语表演单口喜剧的演员。小徐在杨浦区长大,英语底子不错,在澳洲留学7年,回国后成为了一名汽车工程师。原本可以安心做一名“技术宅”的小徐却并不认命,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喜剧演员。
“我从小就是活宝,说笑话的本事很强大。”小徐说,留学期间,他接触到许多欧美流行文化,对其中的单口喜剧情有独钟。“我们表演的是单口喜剧,而脱口秀真正的意思是谈话节目,几个人坐在那边聊天,如国内的《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康熙来了》等。在中国两者经常被搞混。”小徐告诉记者,虽然大部分中国人连单口喜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但他还是乐在其中,并希望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2012年,小徐在酒吧进行了第一场英语单口喜剧表演,说得很糟糕,观众们面无表情,他在台上非常尴尬,喜剧演员多半都有过这种糟糕的经历。但是坚持表演了几次后,情况有所好转,小徐渐渐掌握了英语单口喜剧的表演窍门,加入了“功夫喜剧”,在上海的英语单口喜剧圈中渐渐有了一些名气。
后来小徐觉得英语单口喜剧在中国毕竟是一个小市场,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做中文单口喜剧。于是他和几个伙伴组成了“喜剧联合国”,以中文单口喜剧为主,成员来自好几个国家,大部分外国伙伴的中文都不太好,幸好他们磕磕巴巴讲笑话这件事本身就很搞笑,所以即便观众听不太明白,也会被都逗乐。于是,这个以外国人为主的中文单口喜剧团队还挺受欢迎,最近连演三场场场爆满。
小徐说,中文单口喜剧和英文单口喜剧有很多区别,笑点不一样,段子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观众不一样。西方观众比较放得开,演员往台上一站,观众马上就会积极互动,全程会给演员很积极的反应。但中国的观众相对而言就比较含蓄,要调动他们的情绪需要花一番心思,但一旦他们认可了演员的表演,同样也不会吝惜掌声与笑声。
“直到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已经彻底成功了,还是在一边表演一边学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小徐说自己并非全职演员,只在业余时间四处表演,等今后中国单口喜剧市场成熟后,他也愿意成为一名职业单口喜剧演员,并且打造属于自己的喜剧品牌。
做了件轰动圈内的大事
在上海各个单口喜剧的秀场,TonyChou是个极富人气的明星,他曾是中央电视台国际财经新闻的出镜记者,采访过上百位国际政商学界精英,还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做过英语教师。现在,他是中国独立的单口喜剧创作和表演者。
TonyChou其实有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名字,但他更愿意以这个国际化的艺名被更多的人知晓。2015年,他做了一件轰动圈内的大事,到美国表演单口喜剧,这是中国喜剧演员第一次登上美国顶级的喜剧舞台。
“今天是美国的哥伦布日,用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来温州人和福建人也发现了美洲大陆,而且发现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纪念就有了Wednesday(星期三)和Friday(星期五)”;“我来纽约法拉盛三天,现在已经说了两次英语了。上一次讲英语是问别人,“Can you speak Chinese? ”在第七大道上我走了半天,回来分岔了,我看一个交警在那边指挥,就上去问他,“Excuse me, is the 54th Street ahead?" 他连想也没想,“这边儿!”
在全世界最棒的单口喜剧俱乐部Comedy Cellar,TonyChou用中英文表演单口喜剧,现场笑声不断,“所有伟大的演员都在这里演出,每晚三场,凌晨两点依然爆满。”
此外,TonyChou和大山一起在耶鲁大学做了演讲,介绍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单口喜剧演出和脱口秀电视节目。“我说,现在中国单口喜剧的现场演出状况,有点像美国五六十年代,但发展路径可能不一样,因为中国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TonyChou希望更多人到现场来看单口喜剧,“总有朋友问‘你们的表演有视频吗?’ 有!但我不会给你看。因为我说它一万个好,你不来现场体验一次也理解不了。单口喜剧是现场艺术、体验经济,必须来现场感受。你看别人坐过山车和你自己坐一次,这个感受可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获得千万“天使”投资
表演单口喜剧,过去并不是一个能赚钱的职业,圈内人曾用这样一个段子自嘲,“演出后,演员们经常一起坐地铁。要知道深夜时间的地铁人并不多,有时候车厢里也没有其他人。偶尔会碰到个乞丐手里攥着些钱从站台上了车,一看是我们,又直接下去了。”
而近年来,资本开始蜂拥进入喜剧市场,越来越多热爱喜剧表演的年轻人,看到了把兴趣变成职业的希望。
2014年7月,由来自上海不同行业的白领精英组建的国内首个单口喜剧中心——茄子喜剧中心,在黄浦区正式挂牌。
2013年,从芬兰留学归国的俞振中在一次社团活动中认识了同样喜欢单口喜剧的刘洪伟、Pencil、倾诉哥、万彼得,他们都是来自上海的白领精英,有着稳定的工作。开始,5个人经常聚在一起讲段子,说笑话。慢慢地,几个人开始琢磨着能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单口喜剧品牌栏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一支属于他们自己的 “茄子脱口秀”诞生了。
两年时间里,“茄子脱口秀”的队伍已逐渐壮大,脚步遍布上海。环球港、南京东路金融广场、浅水湾艺术中心、浦东文化馆……无论在哪个地方表演,“茄子”都会有一个计数牌,每多一名观众,计数就加1,“我们的目标是让一亿人欢笑”。
目前,“茄子脱口秀”已经开始公司化运营,并且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完成了估值千万的天使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