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我就看哭了”
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雷佳,2年多前接到复排《白毛女》、饰演喜儿这个任务时,是抱着向经典致敬的态度投入的。起先,她挺忐忑的。白毛女这么家喻户晓的角色,“我是否能接棒?”
因此,雷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1984年“第二代白毛女”郭兰英老师主演、1985年“第三代白毛女”彭丽媛教授主演的录像带学习。时隔30年,所以影像并不那么清晰,“但是,第一幕,我就看哭了!”她在杨白劳为喜儿扎红头绳那一刻,就感受到父女情深的喜悦——“其实透着深深的悲凉”。
“精神传承更重要”
如何在当下这个时代,依然能展现出该剧蓬勃的生命力是第二个课题。雷佳说:“我们复排的意义,是在如何继承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同时,让当代年轻人走近它,爱上它。”
老一辈的艺术家毫无保留地来帮助我们。王昆老师在去世之前,整整一个月,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艺术指导彭丽媛教授,最长一次一连指导了9个小时……他们对艺术充满敬畏。
“郭兰英老师唯一一次跟我急,是在扮演杨白劳的演员在扯我红头绳的时候。”他一开始不擅长给女生扎辫子,半天都没扯开,而雷佳必须在规定时间里,走到舞台另一边,于是,她也有点着急,小声催促:“你快一点!”
郭老师看见,急了:“喜儿——你对爹是什么态度?!”雷佳第一个念头,是在心里暗想,“这不是排练吗?是为了呈现得更好”,但是一刹那,她立刻明白了郭兰英老师认识这件事情的高度:“我猛然回想,郭老师从来不喊我雷佳,她只喊我喜儿。进了排练场,我就是喜儿。就是这个角色,而不再是自己了。”所以,排练场里从来没有嬉闹,只有恭敬。“老艺术家的情怀,传递到我们身上,就是精神的传承,这比舞台上的技术传授更为重要。”
复排期间,历史上曾参演《白毛女》的张玮、孟于等老艺术家为排演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乔佩娟、柳石明、王起飞、李继奎、郝伟彤、王静、王宝珍等老艺术家为青年演员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
“修改部分突出人性”
这一版的修改,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提升艺术水准、突出人性的真实、真挚与真情。雷佳说:“经典太符合逻辑了,特别经得起推敲。我们这一版的修改,也必须经得起推敲。”这一版从戏剧文本、音乐呈现和表演方式上,都有改动。
“哭爹”这一部分,以前都是道白,部分道白被改编成重唱与合唱,演奏的氛围与意境,也与以前不同。全剧都更加突出“歌剧”,增加了唱的部分。例如,喜儿与大春多了二重唱,了却了92岁的贺敬之的心愿——当年他为喜儿作词的一首《我是人》,从没在任何一个演出版本中上演过。此番,关峡重新谱曲,复原于喜儿与大春相认之时。
雷佳透露,目前这个版本时长2个半小时,但是听郭兰英老师说,最长的版本有5小时,由3位白毛女轮流演。因此,剧本的改动还是不少的。雷佳说,家里的剧本、总谱都有半米高。
首席记者 朱光
雷佳参演歌剧简历
● 作为 “二代木兰 ”出演了原创歌剧《木兰诗篇》(第一代木兰为彭丽媛教授);
● 拍摄中国第一部3D歌剧电影《白毛女》(饰演喜儿,由第二代、第三代 “白毛女”亲自传授);
● 主演国家大剧院第一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 》(饰演水红莲);
● 主演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开幕大戏 、原创歌剧《再别康桥》(饰演林徽因);
● 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 》(饰演青青);
● 花儿诗剧《雪白的鸽子》(饰演尕冬妹)等 。